黃雀

牛大垂天且割烹,細微黃雀莫貪生。 頭顱雖復行萬里,猶和鹽梅傅說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垂天:原指鵬鳥張開翅膀,遮天蔽日(“垂”在這裡讀“chuí”),這裡形容牛的龐大。
  • 割烹:割切烹調。
  • 鹽梅:鹽和梅子。鹽味鹹,梅味酸,均爲調味所需。也用以喻指國家所需的賢才。
  • 傅說(“說”讀“yuè”):殷商時期卓越的政治家、軍事家,他輔佐殷商高宗武丁安邦治國,形成了歷史上有名的“武丁中興”。傳說傅說曾做廚師,後被武丁起用,故以鹽梅傅說羹來比喻人才各得其所。

繙譯

牛是如此的龐大,都將要被割切烹調了,那些細微的黃雀啊,不要貪戀生命。頭顱即便能夠行走萬裡,但最終還是會和著鹽梅,成爲傅說羹中的一部分。

賞析

這首詩以牛和黃雀爲喻,表達了一種對生命和命運的思考。詩的前兩句通過牛的龐大和黃雀的細微對比,暗示了生命的脆弱和無常,無論大小,都可能麪臨被“割烹”的命運,勸誡黃雀不要貪生,實際上是在感慨生命的無奈。後兩句則進一步深化了這種思考,頭顱即使能行萬裡,最終也逃脫不了成爲食物的命運,就像鹽和梅子成爲傅說羹的一部分一樣,這裡也許是在表達人才即便有遠大的抱負和能力,也可能無法擺脫命運的安排。整首詩語言簡潔,寓意深刻,給人以一種深沉的思考。

黃庭堅

黃庭堅

黃庭堅,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爲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爲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祕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並稱爲“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並稱爲“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並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於秦氏。 ► 24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