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夜發:夜裏出發。**指在夜間啓程離開。
- **分寧:今江西修水,是詩人的故鄉。**黃庭堅出生並在此成長。
- 杜澗叟:詩人的朋友。 具體生平事蹟不詳,從詩中可見與詩人情誼深厚。
- **陽關一曲:「陽關」這裏指《陽關曲》,是一首送別時唱的曲子,象徵離別。**其曲調憂傷,常表達惜別之情。
- **旌陽:在分寧縣東一里,這裏有旌陽山,詩中代指分寧 。**是詩人出發地附近的地點標識。
翻譯
一曲送別的《陽關》曲後江水悠然東流,旌陽山下燈火照耀着我孤零零的一條釣魚小船。我只是還像平日一樣盡情沉醉(來掩飾離別的情緒),倒是那滿川美好的清風明月,彷彿在替人暗暗發愁。
賞析
這首詩開篇描繪了一幅離別畫面,《陽關》曲象徵着與友人的惜別,滔滔東流水暗示了時光的流逝與離別的不可避免,燈火下的獨舟則烘托出詩人孤獨的身影,強化了離別時的孤寂感。「我自只如常日醉」,詩人說自己像平常一樣沉醉,看似灑脫,實則是故作輕鬆,以飲酒麻醉自己,來掩蓋內心深處的離愁別緒。而「滿川風月替人愁」是點睛之筆,詩人將主觀的愁緒賦予客觀的清風明月,運用了擬人的手法,使得無形的愁緒具象化。讓自然景物都蒙上了一層愁意,以景襯情,通過風月的「愁」更深刻地表現出詩人離別友人時的深沉愁思,筆法含蓄而意境深遠 。

黃庭堅
黃庭堅,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爲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爲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祕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並稱爲“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並稱爲“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並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於秦氏。
► 2400篇诗文
黃庭堅的其他作品
- 《 陪師厚遊百花洲槃礴範文正祠下道羊曇哭謝安石事因讀生存華屋處零落歸山丘爲十詩 》 —— [ 宋 ] 黃庭堅
- 《 見二十弟倡和花字漫興五首 》 —— [ 宋 ] 黃庭堅
- 《 次韻寄李六弟濟南郡城橋亭之詩 》 —— [ 宋 ] 黃庭堅
- 《 和庭誨苦雨不出 》 —— [ 宋 ] 黃庭堅
- 《 蕭巽葛敏修二學子和予食筍詩次韻答之二首 》 —— [ 宋 ] 黃庭堅
- 《 减字木兰花 其二 》 —— [ 宋 ] 黃庭堅
- 《 次韻黃斌老晚遊池亭二首 》 —— [ 宋 ] 黃庭堅
- 《 次韻蓋郎中率郭郎中休官二首 》 —— [ 宋 ] 黃庭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