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獵敗荷:形容秋風吹過,荷花殘敗凋零。
- 玉鉤:月牙形的鏡子或窗戶上的裝飾,此處借指月亮。
- 庭柯:庭院中的樹木枝條。
- 鮫人:傳說中能泣出珍珠的海中生物,象徵眼淚珍貴。
- 楚客:指流離失所、客居他鄉的人,此處可能暗指詩人自己。
- 萬斛:極言愁緒之多,一斛爲十鬥。
- 錦裏:代指繁華之地,這裏指成都。
- 琴心:彈琴時的心情,此處指思念之情。
- 滌器:清洗樂器,引申爲撫慰、安慰。
- 石城:南京別稱,古代詩詞中常用來寄託離愁。
- 桃葉:王獻之的妾名,此處借指女子。
- 橫波:形容女子的眼睛黑白分明,流轉如水波。
- 程鄉:地名,可能是詩人所在地。
- 酒薄:酒味淡薄。
- 帶眼:衣帶上的孔,古人用以調節衣服鬆緊。
- 奈瘦何:怎麼也無法消除這消瘦之態。
翻譯
今夜秋風掃過凋零的荷花,月光灑下,映照着庭院的樹梢。像鮫人的眼淚般,一滴滴落下,那滿腔的愁緒如同萬斛之多。在繁華的錦城裏,誰來撫慰我這顆思鄉的心?就像當年南京的桃葉,獨自凝視着遠方。這裏的酒雖然淡薄,卻也難以讓我醉倒。看着衣帶漸寬,身體日益消瘦,我又能怎麼辦呢?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秋夜的悽清景象和詩人內心的愁苦。楊億通過敗荷、秋風、玉鉤等意象,營造出一種孤寂而深沉的氛圍。他將自己的情感比喻爲鮫人的淚珠和楚客的萬斛愁,形象地表達了無盡的哀思。詩人遙想遠方的錦裏和石城,寄託了對家鄉和親人的深深思念。最後兩句,借酒澆愁卻愁更愁,衣帶漸寬,透露出詩人無法排解的憂鬱和無奈。整首詩情感深沉,語言優美,展現了詩人細膩的情感世界。

楊億
字大年,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縣)人,北宋文學家,西昆體詩歌主要作家。幼穎異。年十一,太宗召試詩賦,授祕書省正字。淳化中,獻《二京賦》,賜進士及第。真宗即位,超拜左正言,預修《太宗實錄》;又與王欽若同總修《冊府元龜》,其功居多。曾兩爲翰林學士,官終工部侍郎,兼史館修撰。性剛介耿直,尚氣節,重交遊,與王旦、劉筠、謝絳等友善。嫺熟典章制度,喜獎掖後進。爲文才思敏捷,精密有規裁。詩學李商隱,詞藻華麗,號“西昆體”。卒諡文。主修《冊府元龜》,編《西昆酬唱集》,有《楊文公談苑》、《武夷新集》、《浦城遺書》、《摛藻堂四庫全書萃要》等。
► 510篇诗文
楊億的其他作品
- 《 次韻和慎詹事述上元宵會之歡寄諸同舍之什 》 —— [ 宋 ] 楊億
- 《 太常樂章三十首皇帝南郊前一日朝饗太廟奏理安曲迎神 》 —— [ 宋 ] 楊億
- 《 句 其十二 》 —— [ 宋 ] 楊億
- 《 竇詠從淮陽軍 》 —— [ 宋 ] 楊億
- 《 咸平六年二月十八日扈從宸遊因成紀事二十二韻 》 —— [ 宋 ] 楊億
- 《 次韻和李舍人拜命書懷寄館殿舊僚之什 》 —— [ 宋 ] 楊億
- 《 送僧歸天寧萬年禪院 》 —— [ 宋 ] 楊億
- 《 予以縉雲進士周啟明長書呈秘閣黄少卿黄頗歎重作詩六韻美之因次韻和酬 》 —— [ 宋 ] 楊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