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時間慢慢地流逝,各家各戶的歡聲笑語從四面八方隱隱傳來,在石橋上昂首而立的人卻恍若置身世外,他凝望着天空,卻把一顆明星當作月亮觀看了多時。
注釋
漏(lòu):漏壺,古代計時儀器
遲遲:指時間過得很慢
潛(qián):暗中,悄悄地
物外知:從時間流逝、外物變遷中感覺出來
市橋:指詩人家鄉市鎮中的橋。江南城鎮多傍水爲街,市中多橋。
識(shí):認識
序
《癸巳除夕偶成》是黃景仁在安徽督學朱筠作幕僚時所寫的七言絕句,是除夕歸鄉時有感而發的詩篇。全詩用貼近生活、樸實自然的語言抒發了作者心中對現實的憂慮和感憤。
賞析
“千家笑語漏遲遲,憂患潛從物外知。”詩人思緒紛紛。上句盡情渲染了除夕夜千家萬戶的歡迎氣氛。“千家笑語”四字緊扣題目“除夕”,描寫了除夕之夜千家萬戶守歲迎春,歡歌笑語的氣氛。人們感覺時間流逝得太快了,以至於不知不覺已到了深夜。詩人此時思緒連綿,獨生憂患。“憂患”與“千家笑語”的氣氛很不協調,而在這裏卻有機地聯繫起來,在封建社會裏,由於貧富懸殊,除夕之夜,幾家歡樂幾家愁。詩人與家人團聚,本可以過愉快的除夕,但詩人卻憂慮重重,這充分表現了詩人“衆人皆醉吾獨醒”的孤高情操和幽憤多思的性格。
“悄立市橋人不識,一星如月看多時。”這兩句寫詩人心中憂悶而產生的獨特行爲。上句的“悄立”二字,寫詩人一人靜悄悄地站在市橋上,用外形的靜謐暗示內心的不平靜。“人不識”三字,寫出並不是人們不認識詩人,而是感嘆那些歡歌笑語的人們不瞭解他心中的憂患。因而詩人感到更加孤獨。下句是“悄立”的“延伸”,詩人心中的憂患無法排解,便獨立一人到市橋上,長久佇立,凝視天上的一顆亮星。周圍的一切彷彿都不存在,似乎已經超然物外,進入物我兩忘的境界。“看多時”含蓄地回答了詩人“憂患”的內容。詩人感到星移斗轉,歲月如橋下的流水,一去不返,聯想自己,少負盛名,卻懷才不遇,即將而立之年,功不成,名不就,窮途潦倒,貧病交加,憤激悲傷之情,一齊涌上心頭。
這首詩的特色是言近旨遠,意象鮮明,貼近生活,而又詩意含蓄,寄情遠大,訴說的是對整個現實、人生的憂慮與感憤。詩人沒有正面着墨去寫憂思,而只是描寫詩人在除夕之夜家家團聚、笑語聲聲的時刻悄立市橋上的特殊行爲,從氣氛的渲染和詩人默然無聲凝視長空的形象給人一種感染。這樣寫,看似平淡,但含蓄深厚,把詩人的憂愁鬱悶的’心情表達得更爲深沉,更加強烈,也更有藝術表現力。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癸巳(guǐ sì):指的是辳歷癸巳年,此詩作於公元1773年(乾隆三十八年)。 漏遲遲:指時間緩慢流逝,漏是古代的計時工具。 }
繙譯
{ 千家萬戶都在歡聲笑語中,時間緩緩流逝,而我卻從這熱閙之外察覺到了潛藏的憂患。我悄然站立在市橋之上,無人認識我,我久久地凝眡著那一顆像月亮般的星星。 }
賞析
{ 這首詩以對比的手法,寫出了除夕夜的兩種不同心境。前兩句中,“千家笑語”與詩人的“憂患潛知”形成鮮明對比,凸顯出詩人對世事的敏銳洞察力和內心的深沉憂慮。後兩句通過描繪詩人悄立市橋觀星的情景,表現出他的孤獨與沉思。整首詩語言簡潔,意境深遠,將詩人的複襍情感蘊含在平靜的敘述之中,讓人感受到一種別樣的韻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