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虎窟山寺诗
圣情想区外,脂驾出西南。
前驱闻凤管,后乘跃龙骖。
爰游非逸豫,幽谷有灵龛。
兼觌息心者,宴坐临清潭。
禅食宁须稼,云衣不待蚕。
苹荇缘涧壑,萝葛蔓松楠。
莺林响初转,春畦药欲含。
惑心随教遣,法味与恩覃。
庶凭八解力,永灭六尘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脂駕(zhī jià):車駕的美稱。
- 前驅:在前面開路的人。
- 鳳管:笙簫類管樂器的美稱。
- 後乘:後面的車子。
- 龍驂(cān):龍駕車。
- 爰遊:於是出遊。
- 逸豫:安樂。
- 靈龕(kān):指佛寺。
- 覿(dí):見,相見。
- 宴坐:打坐,指佛教徒修行的一種方法。
- 禪食:指依靠修行、冥想等方式獲得的精神滋養,而非通過耕種獲得的食物。
- 寧須:難道需要。
- 稼(jià):種植穀物。
- 雲衣:以云爲衣。這裏指佛教徒的法衣,因其像雲一樣輕盈。
- 不待:用不着。
- 覃(tán):延及。
翻譯
聖上的心情嚮往着區域之外,車駕從西南方出發。前面的開路者聽聞着悅耳的鳳管之聲,後面的車子像龍一樣飛躍前行。此番出遊並非爲了貪圖安樂,幽深的山谷中有神靈的佛龕。在這裏還見到了靜心修行的人,他們在清澈的潭水邊打坐。修行者的食物並非依靠耕種所得,他們的法衣也用不着養蠶紡織。水蘋和荇菜沿着山澗溝壑生長,藤蘿和葛蔓纏繞着松樹和楠木。黃鶯在樹林中鳴叫聲剛剛轉變,春天的菜畦裏藥草將要發芽。心中的疑惑隨着教義被消除遣散,佛法的韻味和聖上的恩澤延及衆人。希望憑藉佛法的八種解脫之力,永遠滅除六塵帶來的貪慾。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皇帝前往虎窟山寺的情景,以及在寺中所感受到的宗教氛圍和心靈啓示。詩中通過對出行隊伍的描繪,展現出盛大而莊嚴的場面。同時,詩中對山谷中寺廟的描寫,強調了其寧靜與神祕的氛圍,以及修行者的超脫與寧靜。作者將自然景觀與宗教情感相結合,表達了對佛法的敬仰和對心靈淨化的追求。詩中的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如「鶯林響初轉,春畦藥欲含」,通過對鶯林和春畦的描寫,增添了畫面的生動感。整首詩富有宗教色彩,傳達了一種尋求內心平靜和解脫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