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奴兒令

鸞箋偷寫伊名字,琴語依稀。 箏語依稀。 花影無媒忽進幃。 蘭因絮果從頭問,吟也凄迷。 掐也凄迷。 夢向樓心燈火歸。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鸞箋(luán jiān):印有鸞鳥圖形之箋紙,常指精美的紙張,文人雅士多用於題詩或寫信。
  • :第三人稱代詞,這裏指心目中的那個「她」 。
  • 琴語、箏語:彈奏琴、箏發出的聲音,這裏用於形容輕柔、模糊如同琴箏之音的話語。
  • 無媒:沒有媒介。這裏指花影好像沒有藉助什麼就突然進入帳幃。
  • 幃(wéi):帳子、簾幕。
  • 蘭因絮果:蘭因,比喻美好的結合;絮果,比喻離散的結局。後世多用以比喻男女婚姻初時美滿,最終離異。
  • :用指甲按、捏。這裏是一種下意識的動作,表現內心的糾結。

翻譯

偷偷在精美的鸞箋上寫下她的名字,耳邊似乎響起輕柔如琴音、箏韻般的話語。花影沒有任何緣由地忽然就闖入了帳幃之中。細細追問這段起初美好最終離散的過往,不論是吟哦回想還是下意識地用手指掐算,都滿心淒涼迷茫。在夢裏,我向着樓中心那溫暖的燈火迴歸。

賞析

這首《醜奴兒令》是龔自珍情詞的佳作。詞的開篇 「鸞箋偷寫伊名字」,一個 「偷」 字,生動而細膩地表現了主人公對女子的暗自鍾情。「琴語依稀。箏語依稀」,通過對若有若無、如夢似幻之音的描寫,營造出一種朦朧的氛圍,傳達出一種縹緲難覓的柔情。

「花影無媒忽進幃」 一句十分新奇,花影無端闖入幃幕,讓詞中情境更顯奇幻迷離 ,增添了幾分神祕色彩。下闋 「蘭因絮果從頭問」 點明這段感情的結局,美好開始卻無奈離散。「吟也悽迷。掐也悽迷」 兩個 「悽迷」 重疊,將主人公心中的痛苦眷戀、惆悵迷茫推向高潮,反覆沉吟也好,掐指思索也罷,都無法擺脫內心的淒涼。

最後 「夢向樓心燈火歸」,以夢收尾,在夢的歸宿裏,有樓中心那溫暖的燈火。也許那燈火就是女子的象徵,是主人公內心深處溫暖與希望的寄託處,在現實的無奈和痛苦之後,夢裏的燈火給全詞帶來一絲溫暖的慰藉,但也映襯出夢醒後的失落,使通篇的情感愈發深沉悱惻。整體而言,此詞語言綺麗,情感委婉含蓄且真摯濃烈,將一段複雜糾結的情感刻畫得入木三分,令讀者感同身受 。

龔自珍

龔自珍

龔自珍,清代思想家、文學家及改良主義的先驅者。27歲中舉人,38歲中進士。曾任內閣中書、宗人府主事和禮部主事等官職。主張革除弊政,抵制外國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則徐禁除鴉片。48歲辭官南歸,次年暴卒於江蘇丹陽雲陽書院。他的詩文主張“更法”、“改圖”,揭露清統治者的腐朽,洋溢着愛國熱情,被柳亞子譽爲“三百年來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餘篇,詩詞近800首,今人輯爲《龔自珍全集》。著名詩作《己亥雜詩》共315首。 ► 7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