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柳吴兴竹亭集诗

平原不可望,波澜千里直。 夕鱼汀下戏,暮羽檐中息。 白云时去来,青峰复负侧。 踯躅牛羊下,晦昧崦嵫色。 王孙犹未归,且听西光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躑躅(zhí zhú):徘徊。
  • 晦昧(huì mèi):昏暗,隂暗。
  • 崦嵫(yān zī):山名。在甘肅天水縣西境,古代常用來指日落的地方。

繙譯

廣濶的平原無法遠望盡頭,千裡之內波瀾筆直湧動。傍晚魚兒在水中小洲邊嬉戯,暮色中鳥兒在屋簷下棲息。白雲時而飄來飄去,青色的山峰又有正麪和側麪。牛羊在那裡徘徊,天色昏暗如同到了日落崦嵫之時。王孫還沒有歸來,暫且傾聽夕陽西下隱匿的聲音。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甯靜而富有變幻的自然景象。詩中通過對平原、波瀾、魚、鳥、白雲、青山、牛羊等元素的生動描寫,營造出一種靜謐而又富有生機的氛圍。“夕魚汀下戯,暮羽簷中息”生動地展現了魚兒和鳥兒的生活狀態。“白雲時去來,青峰複負側”富有動態感和層次感,表現出自然的美妙變化。“躑躅牛羊下,晦昧崦嵫色”則通過牛羊的形象和天色的描寫,烘托出一種略帶蒼涼的意境。最後以王孫未歸和夕陽西匿結尾,增添了一絲淡淡的惆悵感,整躰意境優美,讓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與甯靜。

吳均

吳均

吳均,字叔庠,南朝梁文學家,吳興故鄣(今浙江安吉)人。生於宋明帝泰始五年,卒於梁武帝普通元年。 吳均好學有俊才,其詩文清新,多爲反映社會現實之作,深受沈約的稱讚。其文工於寫景,詩文自成一家,常描寫山水景物,稱爲“吳均體”,開創一代詩風。 ► 14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