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飛蓬(péng):指蓬草。枯後根斷,隨風飛旋,這裏用來比喻漂泊不定的徵人。
- 徵客:指出徵或戍邊的軍人。
- 塞禽:邊塞的鳥兒。
- 故壘:舊時的堡壘。
- 系(jì)馬:拴馬。
- 餘蒲:殘留的蒲草。
- 麾下騎:部下的騎兵。
- 月支(zhī)圖:月支國的地圖。月支,古代西域國名。
翻譯
漂泊的蓬草就如同那出征的旅人,不遠千里獨自長途跋涉。邊塞地區的飛鳥只有大雁,邊關的樹木大多是榆樹。背靠着山峯眺望舊時的堡壘,把馬拴在能辨認出來的殘留蒲草旁。還藉助着部下的騎兵,來送那月支國的地圖。
賞析
這首《出塞》描繪了一幅塞外的荒涼景象和徵人的複雜心境。詩的開篇以「飛蓬」喻徵人,生動地展現出徵人漂泊無依的狀態和行程的遙遠艱辛。中間兩聯通過描寫塞外僅有大雁、榆樹等禽鳥樹木以及故壘、餘蒲等景物,勾勒出邊塞環境的單調與荒涼,營造出一種孤寂冷落的氛圍,映襯出徵人內心的淒涼。尾聯「還因麾下騎,來送月支圖」則在這種孤寂與荒涼中,透露出一絲邊塞生活中的使命與責任,表達徵人即便身處艱苦環境,仍堅守職責。全詩用詞質樸卻意境深遠,細緻入微地刻畫了塞外邊地特色和徵人的心境,展現了詩人高超的藝術表現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