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惭愧门诗

兰室改蓬心,旃崖变伊草。 丹青有必渝,丝皪岂常皓。 曲辕且绳直,诡木遂凋藻。 一篑或成山,百里倦中道。 隆汉乃王臣,失楚信元保。 勉矣德不孤,至言匪虚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旃(zhān)崖:生長旃檀的山崖。
  • 絲皪(lì):指絲帛或絲綢衣服的光明潔白的樣子。
  • 簣(kuì):盛土的竹筐。

翻譯

高雅的蘭室變成了如飛蓬般的心,生長旃檀的山崖變成了普通的伊草。繪畫會有一定的變化,潔白的絲綢豈能一直明亮。彎曲的車轅姑且用繩子綁直,奇異的樹木就失去了華美的裝飾。一筐土或許能堆積成山,行至百里也會在中途感到疲倦。在強盛的漢朝纔是帝王之臣,失去了楚國就不再是可靠之人。努力吧道德不會孤獨,最好的言語並非虛假編造。

賞析

這首詩通過一系列形象的比喻和對比,表達了事物變化、人心不定以及堅持道德追求的主題。詩中以「蘭室改蓬心」等形象地寫出了事物的無常變化。「一簣或成山」則強調了積累的力量和堅持的意義。同時提到在不同環境下人的角色變化,最後強調道德的重要以及真誠的價值。整首詩寓意深刻,用詞精煉,體現了詩人對人生和世事的思考。

王融

南朝齊琅邪臨沂人,字元長。王僧達孫。博涉有文才。舉秀才,累遷太子舍人。竟陵王蕭子良特相友好,爲“西邸八友”之一。欲興家業,上書武帝求自試,遷祕書丞。帝幸芳林園,禊宴朝臣,使融爲《曲水詩序》,文藻富麗,當世稱之。後子良復奉融爲寧朔將軍、軍主。及武帝病篤,融欲矯詔立子良,事敗,鬱林王即位,收獄賜死。融文辭捷速,爲永明體代表作家。今存《王寧朔集》輯本。 ► 9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