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初八日祖母诞辰

题旌今沐圣恩覃,茹苦应教晚节甘。 客岁秋风归阙北,今朝寿日忆闽南。 八旬方喜年开六,七夕难忘事乞三。 但愿延龄符远祝,承欢长得奉饴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題旌(tí jīng):指舊時喪家爲靈柩引路的旗幡及題其上的文字,這裏可能是指受到朝廷表彰。
  • 聖恩覃(shèng ēn tán):聖恩深厚廣佈,「覃」有深、廣之意。
  • 茹苦:忍受辛苦,「茹」即吃的意思,這裏表示生活中承受艱難困苦。
  • 晚節:晚年的節操、生活狀況等。
  • 客歲:去年。
  • 歸闕(guī què)北:回到京城以北,「闕」原指皇宮門前兩邊供瞭望的樓,常代指京城。
  • 七夕:農曆七月初七,傳說中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
  • 事乞三:這裏具體所指不詳,可能與七夕的乞巧等習俗相關,乞巧節有向織女祈求智慧等習俗 。
  • 八旬:八十歲。年開六:八十多歲,「年開六」 一種表示年齡階段的說法,八十以上九十以下稱爲「年開六秩」。
  • 延齡:延長壽命。
  • 承歡:迎合人意,使之歡樂,多指對尊長。
  • 奉飴(yí)含:含着飴糖逗老人笑,形容孝順長輩,使長輩歡樂。「飴」是飴糖,一種麥芽糖。

翻譯

如今承蒙聖上深厚的恩澤得到表彰,您一生忍受諸多辛苦,晚年應該安享清福了。去年秋風颯颯的時候我回到京城以北,今天在您壽辰的這一天不由得深深憶起閩南故鄉。您八十多歲正安享高壽,七夕的諸多往事難以忘懷。只希望您能夠如遠方衆人祝願的那樣延長壽命,我能長久地陪伴在您身邊,讓您歡樂開懷。

賞析

這首詩是作者在祖母誕辰之時所作,飽含了對祖母的深厚情感與美好祝願。首聯「題旌今沐聖恩覃,茹苦應教晚節甘」,從祖母受朝廷表彰寫起,又提及祖母一生艱辛,如今該享受晚年清福,爲後文的情感抒發奠定基礎。頷聯「客歲秋風歸闕北,今朝壽日憶閩南」,通過時間和地點的轉換,去年京城之北與今年祖母壽辰憶起閩南的對比,增添了思念與感慨之情。頸聯「八旬方喜年開六,七夕難忘事乞三」,既點明祖母高壽,又藉助七夕這一特殊日子蘊含的情感記憶,豐富了詩歌內涵。尾聯「但願延齡符遠祝,承歡長得奉飴含」則直抒胸臆,表達希望祖母長壽、自己能長久盡孝的願望,情真意切,體現了中華民族對長輩的敬愛與孝道傳統,整首詩語言質樸平實,卻因真摯情感而動人。

蘇履吉

苏履吉,乳名发祥,字其旋,号九斋,生于清乾隆四十四年农历七月十三日(1779年8月25日),福建德化人。有《友竹山房诗草》七卷,补遗一卷,《友竹山房诗草续钞》七卷。 ► 4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