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皇太子忏悔应诏诗

一圣智比明,帝德光四海。 荷负诚悠属,度脱实斯在。 忏说济蒙愚,推心屏欺殆。 名僧引定慧,朝缨列元凯。 还学依善导,反心由真宰。 和铃混吹音,胜幡荣雪彩。 早蒲欲抽叶,新篁向舒䈚。 翘勤谅恳到,归诚信兼倍。 睿艳似烟霞,栏杆若珠琲。 善诱虽欲继,含毫愧文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奉和:做詩詞與別人相唱和。
  • 懺悔:認識了過去的錯誤或罪過而感到痛心並決心改正。
  • 應詔:接受皇帝的詔命。
  • 悠屬:長久地歸屬。
  • 度脫:超度解脫。
  • 蒙愚:愚昧。
  • :危險。
  • 元凱:泛指賢臣、才士。
  • 善導:善於引導。
  • 真宰:指自然之性。
  • 和鈴:古代車鈴。
  • (huáng):竹林,泛指竹子。
  • (ruí):古同「蕤」,指草木花下垂。
  • 翹勤:殷切盼望。
  • 睿豔:聖明豔麗。
  • 珠琲(bèi):珠串。

翻譯

聖明的智慧如同光明,帝王的德行光耀四海。肩負重任的確長久,超度解脫實在存在。懺悔勸說以救助愚昧,推究本心屏除欺詐危險。有名的僧人引導靜定智慧,朝中的官員們列爲賢臣才士。還要學習依從善於引導,迴歸本心由自然之性決定。車鈴混合吹奏聲音,優美的旗幟勝過雪花的光彩。早生的蒲草想要抽出葉子,新生的竹子向着下垂舒展。殷切盼望確實誠懇到達,迴歸的誠信也加倍。聖明豔麗好似煙霞,欄杆如同珍珠串。善於誘導雖想繼續,提起筆來慚愧文采不夠。

賞析

這首詩主要是圍繞皇太子的懺悔應詔而作,內容多是對皇太子和當時場景氛圍的描繪與讚頌。詩中強調了聖智和帝德的偉大,以及懺悔、超度等宗教相關的內容,展現出一種莊重、神聖的氛圍。同時也描寫了一些自然景象和宮廷景象,如蒲草抽葉、竹子舒展、旗幟飄揚等,使詩的意境更爲豐富。詩中還稱讚了皇太子的睿智和豔麗如煙霞,對其充滿敬仰之情。整體上,該詩語言華麗,具有一定的宗教色彩和宮廷氣息。

王筠

南朝梁瑯邪臨沂人,字元禮,一字德柔,小字養。王僧虔孫。七歲能屬文,十六為《芍藥賦》。有文名,為梁昭明太子蕭統、沈約、謝朓等愛重。初仕尚書殿中郎,遷太子洗馬,掌東宮管記。后出為臨海太守,在郡侵刻貪財,被訟。簡文帝即位,為太子詹事。宅為盜所攻,驚懼墜井卒。自撰文章,以一官為一集,凡一百卷。今不傳。 ► 5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