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第留吳門訪史君黃松岡

西江草木轉精神,山谷松岡一樣清。 東海拾遺來汲黯,道州諫議得陽城。 棠開春雨花千里,角動姑蘇月五更。 笑指齊雲天已近,金鑾又聽玉珂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及第:指科舉考試應試中選。
  • **** 吳門:指蘇州。
  • **** 柴元彪:南宋詩人。
  • 西江:地域名,大致指今江西一帶。
  • ** 東海:當時指今山東、江蘇沿海地區。
  • 汲黯(jí àn):西漢名臣,以直諫敢言著稱。這裏用「東海拾遺來汲黯」借指像汲黯一樣賢良的官員來到此地。
  • 道州:地名,今湖南道縣。
  • 陽城:唐朝官員,爲人忠直,仗義執言。「道州諫議得陽城」也是借指賢德官員任職。
  • :棠梨樹,常用來象徵惠政。
  • :古代軍中的一種樂器,這裏指角聲。
  • 姑蘇:蘇州的別稱。
  • 金鑾(luán):金鑾殿,皇帝上朝理政的宮殿。
  • 玉珂(kē)聲:玉珂是馬絡頭上的裝飾品,走動時發出聲響,這裏說「金鑾又聽玉珂聲」,暗示即將進入朝堂爲官。

翻譯

西江一帶的草木彷彿都煥發出了新的精神,那山谷和松岡的清氣如同往常一般沁人心脾。就好似當年在東海的賢臣汲黯被啓用來到此地 ,又像唐代賢良的陽城來到道州任職一樣,這裏迎來了德才兼備的官員。如春雨滋潤下的棠梨樹,花朵盛開綿延千里,姑蘇城中的角聲在五更的月色中迴盪。笑着指着高遠的天空,感覺雲天已經離得很近了,彷彿很快就要在金鑾殿上聽聞那玉珂的聲音,進而入朝爲官。

賞析

這首詩是柴元彪科舉及第後留在蘇州訪問地方官史君黃松岡所作。開篇「西江草木轉精神,山谷松岡一樣清」營造出清新昂揚的氛圍,借自然景色的變化暗示新的氣象。中間兩聯運用典故,將史君比作汲黯和陽城這樣的賢良之士,高度讚揚了史君的賢能和正直,也凸顯此地得賢才治理之大幸,同時「棠開春雨花千里」渲染出一片生機繁榮之景,展現出賢吏治理下的美好景象,「角動姑蘇月五更」以景語暗示時間推移,帶着一種靜謐且期待的情緒。尾聯「笑指齊雲天已近,金鑾又聽玉珂聲」表達了詩人科舉得中後,對未來充滿憧憬,彷彿即將踏上輝煌仕途,進入朝堂施展抱負,呈現出積極向上的情感基調。整首詩格調高雅,用典自然貼切,畫面優美且充滿希望與活力 。

柴元彪

宋衢州江山人,字炳中,號澤臞居士。度宗鹹淳四年進士。嘗官察推。宋亡,與從兄柴望、兄柴隨亨、柴元亨俱隱居不仕,號柴氏四隱。有《襪線集》,後編入《柴氏四隱集》。 ► 4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