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

· 徐鈞
猴冠不肯王關中,衣錦思歸意氣雄。 一曲虞歌數行淚,懸知無面見江東。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猴冠(hóu guān) 即 「沐猴而冠」,獼猴戴帽子,比喻虛有其表。這裏說項羽沒有在關中稱王的見識,只圖表面風光。
  • 王(wàng)關中 在關中稱王。「王」 作爲動詞,意爲稱王。
  • 衣錦思歸 富貴後想回歸故鄉顯示榮耀,成語 「衣錦還鄉」 即源於此。
  • 虞歌 指虞姬唱的歌。楚漢相爭,項羽被困垓下,虞姬歌舞伴項羽,後自殺。
  • 懸知 料想。
  • 無面見江東 無顏見江東父老。江東是項羽起兵之地,項羽自覺無臉回去面對家鄉百姓。

翻譯

項羽如沐猴戴帽般見識短淺,不願在關中成就霸業稱王,而是一心想着衣錦還鄉,氣勢顯得極爲豪邁。可最終被困垓下,聽得虞姬悲歌,忍不住流下幾行清淚,想來他是自覺無顏再見江東父老了。

賞析

這首詩短短四句,生動且精煉地勾勒出項羽富有戲劇性的一生。首句 「猴冠不肯王關中」 直接對項羽進行批判,以 「猴冠」 形象諷刺了他沒有長遠戰略眼光,放棄了極具戰略意義的關中之地,錯失統一天下的良機。次句 「衣錦思歸意氣雄」,一方面寫出項羽在衣錦還鄉觀念驅使下表現出的豪邁氣魄,同時也暗示這種狹隘的榮耀觀正是導致他失敗的原因之一。第三句 「一曲虞歌數行淚」,筆鋒一轉,描繪出項羽英雄末路時與虞姬生離死別之悽慘場景,讓讀者感受到英雄也有柔情的一面。末句 「懸知無面見江東」,以 「無面見江東父老」 的典故揭示了項羽內心的愧疚與尊嚴,短短一句將項羽那種羞憤自殺的複雜心態刻畫得入木三分。整首詩夾敘夾議,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深刻地評價了項羽的功過得失,蘊含了對歷史人物沉浮榮辱的深沉感慨。

徐鈞

徐鈞,字秉國,號見心,蘭溪(今屬浙江)人。以父蔭爲定遠尉。宋亡不仕,金履祥嘗延以教授諸子。精於史學,曾據《資治通鑑》所記事實,爲史詠一千五百三十首。今存《史詠集》二卷,五代部分已佚失。事見本集附許謙、黃溍、張樞序,清光緒《蘭溪縣誌》卷五有傳。 徐鈞詩,以《宛委別藏·史詠集》爲底本,校以《續金華叢書》本(簡稱金華本)。 ► 297篇诗文

徐鈞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