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舅氏行

迎面賓鴻去未多,攬袪官柳不勝拖。 還家定笑扊扅曲,上水初聽欸乃歌。 濁酒過鄰通問訊,青燈語夜愜平和。 機雲也有謀東日,可解滄浪理釣蓑。
拼音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賓鴻:即大雁,常用來寄託遊子思鄉之情或傳遞書信。
  • 攬袪(qū):拉住衣袖,這裏有挽留之意 。
  • 官柳:官府種植的柳樹,多在官道旁,常與送別相關。
  • 扊扅(yǎn yí)曲:古樂府歌名,內容多敘述貧困生活,這裏借指貧苦的生活往事。
  • 欸乃(ǎi nǎi)歌:船伕划船時唱的歌,常帶有悠然閒適之感。
  • 機雲:指西晉文學家陸機、陸雲兄弟,這裏借指詩人和舅氏。
  • 謀東:謀劃向東歸鄉之事 。
  • 滄浪:古水名,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 ,常表示避世隱居。

翻譯

迎面飛去的大雁還不算很多,我拉着您的衣袖,這官道旁的柳樹長條搖曳彷彿也在不捨。您回到家中,定會笑着說起那些過往貧苦的日子。在逆水而上的旅程中,剛剛聽到船伕悠然的欸乃歌聲。你走之後,我與鄰里相邀共飲濁酒互致問候,夜晚對着青燈,平和愜意地訴說情懷。我們也有着東歸的打算,或許也能放下一切,在那滄浪水邊整理釣蓑,過上隱居的閒適生活。

賞析

這首詩圍繞送舅氏遠行展開,處處蘊含着真摯的情感和複雜的思緒 。開篇通過「賓鴻」「攬袪」「官柳」等意象,營造出離別時的惆悵氛圍,雁去象徵着舅氏的離去,而詩人的挽留動作和官柳的映襯,增強了離別的不捨。「還家定笑扊扅曲」展現出對舅氏旅途平安及歸鄉後美好生活的期許,回憶過往貧苦生活又有一種歷經滄桑的從容。「欸乃歌」的出現增添了旅途的悠然意境,暗示着舅氏此程雖踏上新途卻蘊含着寧靜閒適。中間「濁酒過鄰」「青燈語夜」描述離別後詩人的生活場景,體現了友情的溫暖與內心平和,也側面映襯出舅氏離去後的日常生活狀態。結尾以陸機、陸雲兄弟隱喻自己與舅氏,表達了東歸隱居的期望 ,「滄浪理釣蓑」畫面感十足,給人一種超脫塵世、迴歸自然的嚮往,讓整首詩在送別之情外,又多了幾分對人生理想狀態的追求,豐富了詩歌的內涵。

敖陶孫

宋福州閩縣人,一作福清人,字器之,號臞庵。懷才挾氣。孝宗淳熙間魁鄉薦。光宗紹熙末入太學。寧宗慶元中,韓侂冑用事,朱熹貶外,陶孫首以詩相送;趙汝愚死貶所,又哭以詩。侂胄惡之,風旨急捕,陶孫微服變姓名去。後登慶元五年進士,調海門縣主簿。嘉定初教授漳州。歷廣東轉運司主管文字,終奉議郎泉州籤判。博覽載籍,多識奇字。有《臞庵集》,又有《詩評》。 ► 1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