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磯

□□□□□□□,□□□□□□□。 以文會友真足樂,寬我老懷百歲憂。 盍簪況乃□□席,□□□□注黃流。 □□□□擊鼉鼓,滿酌玉斝羅珍羞。 溪回斷岸顛崖出,千仞插天如立壁。 信知神禹疏鑿功,懸溜黯然長湛碧。 波光照影肝膽寒,嵐氣逼人毛髮立。 第恐喧呼鳥雀驚,□□□行隨湍急。 □□□□□桃花,徘徊一望朝霞赤。 疑有秦人住洞天,□來艤舟攜酒入。 花洞□□□落紅,□鋪萬里□□□。 家童採山□殽䔩,稚子屬文資戲劇。 須臾嶺頭新月上,歸棹將詩寫岩石。 春光都來無百日,憂愁風雨十居七。 古今會合不易得,邂逅□今□成昔。 郭君退翁世□賢,我欲從之終吾年。 年年與君來載酒,此樂人間豈常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這首詩中有多處缺失內容,不太完整,可能會影響對全詩的準確理解和翻譯。下面是儘量根據現有內容進行的註釋、翻譯和賞析。

註釋

  • 盍簪(hé zān):意思是聚首。
  • 鼉(tuó)鼓:用鼉皮蒙的鼓。
  • 玉斝(jiǎ):古代一種玉製的酒器。

翻譯

(詩不完整,難以準確完整翻譯)聚會交友真是足夠快樂,寬解我這老人長久以來的憂慮。相聚的宴會上……敲擊着鼉鼓,斟滿玉斝擺上珍饈美食。溪水迴旋,陡峭的山崖出現,千仞之高直插天空如同立起的牆壁。確實知道大禹疏導開鑿的功績,高懸的水流黯淡卻長久清澈碧綠。波光映照讓人肝膽生寒,山嵐之氣逼迫得毛髮豎起……那桃花……徘徊一看朝陽如赤。彷彿有秦人居住在洞天,前來停船帶着酒進去……家童採摘山中的野菜……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在釣魚磯遊玩的場景和感受。詩中寫了與友人相聚的歡樂,欣賞山水風光的奇妙,如懸崖峭壁、清澈溪流等。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寫,如波光、嵐氣等,營造出一種或清幽或險峻的氛圍。同時也描述了遊玩過程中的活動,如飲酒作樂、賞景遊玩等。體現出對生活的熱愛和對自然景觀與人文活動相結合的感慨。但由於詩不完整,對其整體意境和情感的把握可能不夠全面準確。

倪德元

倪德元,光宗紹熙時人(清康熙《安慶府志》卷三○)。 ► 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