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楊掾月蝕篇

· 徐積
元豐之元歲戊午,斗柄斜指西南維。月行赤道日南陸,營丘分野星虛危。 昨夕既望復今夕,盛若不損盈不虧。安知變起在頃刻,突如有物侵其肌。 其始色變甚蒼黃,須臾赤黑相合離。良久煙焰極薰燎,一團白玉燒爲灰。 黃琮蒼璧不可辨,枯株死兔將安歸。孰烏其吻吞巨皿,孰丹其汗流墨池。 如食非食始爲薄,有物無物不可知。蝦蟆何物敢張口,麒麟何故敢爭鬥。 是何星曜敢侵犯,自是其形不可久。君不見對月數眉毛,須臾引臂不見手。 嗟吁天上之神物,乃有如此事。所蔽至甚不可解,兇而家室亡而身。 不然借使幸而免,後世譏笑遭惡名。君不見漢朝賈生文有餘,其心大勇其才疏。 當時如必用其術,紛紛不免危其軀。鼂錯堂堂蔽於刻,公孫規規蔽於諛。 谷永之才蔽權勢,有若鷹犬供指呼。霍光雖賢亦有蔽,何不早去顯與馮子都。 劉歆致位爲國師,豈若揚雄久以爲大夫。蔽於太高李膺輩,蔽於已甚陳蕃徒。 竇武不斷蔽可痛,柬之不忍蔽可籲。王允所蔽在無權,荀彧所蔽不早圖。 蕭瑀之蔽入於佞,王衍之蔽失之虛。牛李雖奇蔽朋黨,機雲雖俊蔽附趨。 王導蔽怨殺周顗,遂良蔽誣殺劉洎。崔浩蔽強殺其身,所蔽若此甚可畏。 我愛安世真朴忠,匿名遠世歸至公。有私見求堅不許,以私求謝絕不通。 諸葛武侯爲將相,心跡皎然無所枉。有罪至親而必誅,有功雖讎而必賞。 謝安知婿王國寶,不以身蔽能辨早。人心自是說而服,不顧四肢與肝腦。 苻堅之師號百萬,一戰而北若摧槁。我吟此篇不足錄,卻憶唐衢忠義哭。 古人今人何擇焉,大抵人心蔽多欲。月之所蔽惟須臾,須臾蔽去明如初。 人之所蔽何太甚,至於終身不悟不可除。月乎月乎,明哉明哉。 善去其蔽,何速之如。君子法之,所以改過。賢者法之,所以知非。 勇決之徒,所以奮發。感慨之徒,所以噓欷。我雖老且病,齪齪無所爲。 猶能對月吟歌詩,安得慷慨之士如桓伊,把笛爲予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元豐之元歲戊午:元豐元年是戊午年。「元豐」是宋神宗趙頊的年號;「歲」指年;「戊午」是干支紀年。
  • 斗柄:北斗七星中玉衡、開陽、搖光三星的總稱。古人根據斗柄指向來確定季節等。
  • 西南維:維,指地的四角。西南維就是西南角。
  • 赤道:天文學上指地球赤道延伸面與天球相交的大圓。
  • 日南陸:日運行到赤道之南。陸,原指地面,這裏日運行之處。
  • 營丘:古地名。
  • 分野:與星次相對應的地域。古人依據星次把地面上州、國劃分爲若干區域 ,使兩者相互對應。
  • 虛危:星宿名,虛宿和危宿,都是二十八宿之一。
  • 既望:指望日的次日,通常指農曆十六日。
  • 蒼黃:顏色青黃。
  • 須臾:一會兒。
  • 薰燎:煙熏火燎。
  • 黃琮(cóng):黃色的玉器。
  • 蒼璧:青色的玉璧。
  • 孰烏其吻:誰讓它的嘴黑黝黝的。孰,誰;烏,黑色,讓……變黑。
  • 巨皿:大的容器,這裏形容月亮大如容器。
  • 孰丹其汗:誰讓它的汗像紅色……丹,紅色,讓……變紅。
  • :通「蝕」,指月蝕。
  • 蝦蟆:即蛤蟆。傳說月蝕是蛤蟆等怪物吞食月亮。
  • 星曜(yào):指星星 。
  • 引臂不見手:伸出手臂卻看不見手,形容月蝕時天色很暗。
  • :矇蔽,這裏指過失、不足之處。
  • 賈生:指賈誼,西漢初期傑出的政治家、文學家。
  • 鼂錯(cháo cuò):西漢政治家,因主張削藩觸怒諸侯,被景帝處死。堂堂,形容外貌魁偉不凡。刻,苛刻。
  • 公孫:指公孫弘,西漢大臣,善於迎合漢武帝旨意。規規,淺陋拘泥的樣子。諛,阿諛奉承。
  • 谷永:西漢時期大臣,依附外戚王氏。
  • 霍光:西漢權臣。顯,霍光妻子;馮子都,霍光寵愛的家奴。
  • 劉歆(xīn):西漢末年至新朝著名學者 。國師,新朝時劉歆的官職。
  • 揚雄:西漢辭賦家、思想家。大夫,揚雄曾擔任的官職。
  • 李膺(yīng):東漢時期名士、官員。
  • 陳蕃:東漢時期名臣。
  • 竇武:東漢末年外戚、名將。
  • 柬之:即桓彥範,唐朝大臣,參與神龍政變。
  • 王允:東漢末年大臣。
  • 荀彧(xún yù):東漢末年政治家、戰略家。
  • 蕭瑀(yǔ):唐朝宰相。佞(nìng):諂媚,奉承。
  • 王衍:西晉大臣,玄學思想家。虛,虛無、空談 。
  • 牛李:指牛僧孺、李德裕,他們之間的黨爭是唐後期統治集團內部爭權奪利的鬥爭。
  • 機雲:指陸機、陸雲兄弟 ,西晉文學家。附趨,趨炎附勢。
  • 王導:東晉時期傑出的政治家。周顗(yǐ):東晉名士。
  • 遂良:即褚遂良,唐朝政治家、書法家。劉洎(jì):唐朝宰相。
  • 崔浩:北魏時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謀略家。
  • 安世:即張安世,西漢大臣,爲人正直。
  • 諸葛武侯:即諸葛亮,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心跡皎然,內心和行爲光明磊落。枉,歪曲。
  • 謝安:東晉政治家、名士。王國寶,謝安女婿,爲人諂媚。
  • 苻堅:前秦第三位國君。師,軍隊。北,失敗。摧槁,像折斷枯樹枝一樣容易,形容秦軍潰敗輕易。
  • 唐衢(qú):唐朝詩人,以「善哭」而聞名。
  • 齪齪(chuò chuò):拘謹、侷促的樣子,這裏形容作者覺得自己無所作爲。
  • 桓伊:東晉時期將領、音樂家,以吹笛著稱。

翻譯

元豐元年是戊午年,北斗星的斗柄傾斜指向西南角。月亮運行在赤道上,太陽在赤道之南。地處營丘對應的星區是虛宿和危宿。昨天是十六,到了今天,月亮看上去圓滿無缺,飽滿得不見損耗,也沒有盈滿或虧缺的跡象。誰能想到變故就在一瞬間發生,突然就好像有東西侵蝕月亮的肌體。剛開始月亮的顏色變成青黃色,沒過一會兒紅黑色交替出現。過了好久,月亮如同被濃煙烈火劇烈燻烤,原本那如玉般的月亮就像是燒爲了灰燼。黃色的玉琮和青色的玉璧都難以分辨清楚了,月中的那株桂樹和玉兔又該歸向何處呢?是誰讓那怪物嘴巴烏黑去吞這巨大的月亮,是誰讓它流出如同墨汁般的汗水?這月亮像是被吞食又不像被吞食,剛開始只是有一點損耗,也不知道到底有沒有東西在吞食它。蛤蟆這種東西怎麼敢張開大口,麒麟又爲什麼敢爭鬥起來。是什麼星宿敢於侵犯月亮,這樣的形狀自然不會長久。你看那對着月亮細數眉毛的情景,轉眼間伸出手臂卻都看不見手了。哎,天上這麼神奇的東西,竟然發生這樣的事。月亮被遮蔽得這麼厲害,真是讓人難以理解,這樣的凶兆預示着家中人亡,自身難保。就算有幸能躲開災禍,也會遭受後世的譏笑,落下不好的名聲。你看漢朝的賈誼文才出衆,他心大膽大但謀略不足。當時要是一定要採用他的策略,難免會給他帶來殺身之禍。晁錯儀表堂堂卻因苛刻而有不足,公孫弘拘泥淺陋卻因爲諂媚而矇蔽自身。谷永有才能卻受制於權勢,就像鷹犬一樣供人驅使。霍光雖然賢能,但也有不完善的地方,爲什麼不早點除掉顯和馮子都呢。劉歆做到了國師的高位,可怎能比得上長期做大夫的揚雄呢。李膺這類人因自視過高而有不足,陳蕃這類人因爲過於固執而有欠缺。竇武猶豫不決導致失誤令人痛心,桓彥範不忍心做某些事導致過失實在可嘆。王允的不足之處在於沒有掌控權力,荀彧的不足在於沒有儘早規劃。蕭瑀的不足在於諂媚,王衍的不足在於空談。牛僧孺和李德裕雖然很出衆,但因朋黨之爭而受限,陸機和陸雲雖然才華橫溢,但由於趨炎附勢而有缺陷。王導因怨恨殺害了周顗,褚遂良因誣陷殺害了劉洎。崔浩因自恃權勢而招來殺身之禍。這些人的缺陷真是可怕。我喜愛張安世真正的樸實忠誠,隱姓埋名遠離世俗,一心爲公。有人帶着私心來求他堅決不答應,以私情相求一概不接受。諸葛亮身爲將相,內心和行爲光明磊落,沒有任何偏差。就算是至親犯了罪也必定處罰,就算是仇人有功勞也一定獎賞。謝安深知女婿王國寶的爲人,能及時看清而不偏袒他。這樣人心自然就悅服了,哪怕爲此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苻堅率領號稱百萬的大軍,一戰失敗就像被折斷了枯樹枝那樣輕易。我吟誦這首詩不值得收錄,倒是想起唐衢忠義的痛哭。古人今人又有什麼區別呢,大體上人心都因爲過多的慾望而被矇蔽。月亮被遮蔽僅僅是一會兒,一會兒遮蔽過去就又明亮如初。而人被矇蔽卻太嚴重了,甚至到了一輩子都領悟不了也無法消除的地步。月亮啊月亮,多麼明亮啊多麼明亮。能快速去掉被遮蔽的狀態,爲何這樣迅速。君子效仿它,用來改正過錯。賢人效仿它,從而知道是非。勇敢果斷的人,從中奮發進取。感慨的人,爲此唏噓不已。我雖然年老多病,侷促得無所作爲。但仍然能對着月亮吟詩,怎麼能找到像桓伊那樣的慷慨之士,爲我吹笛子呢。

賞析

這首長詩以月蝕爲引子,展開了豐富的聯想和深刻的議論。詩歌開篇描述了月蝕發生的時間、地點以及月蝕過程中月亮的奇怪變化,用生動形象的筆觸描繪出月蝕之時月亮從顏色到形態的改變,營造出神祕而奇異的氛圍,引發讀者的好奇心。接着,詩人由月蝕聯想到人事,將月蝕所象徵的「蔽」延伸到歷史人物身上。詩中列舉了衆多西漢、東漢、西晉、東晉、唐朝等不同時期的歷史人物,詳細講述他們所犯的錯誤、存在的不足,像是賈誼才疏、晁錯苛刻、霍光不除心腹之患等。通過對這些人物的評說,詩人探討了人性中的種種弱點以及因慾望、片面觀點、錯誤決策等導致的不良後果。隨後詩人又筆峯一轉,讚頌了張安世的朴忠、諸葛亮的公正、謝安的明辨等正面的人物品質 ,與前面那些有「蔽」的人物形成鮮明對比。最後,詩人又回到月蝕,通過月亮被遮蔽後能快速恢復明亮,與人被矇蔽後卻往往終身不悟形成對比,感慨人們應該效仿月亮快速去除矇蔽的道理,並且流露出自己雖然年老多病但仍渴望有慷慨之士相伴的心情。整首詩將自然現象與歷史人事緊密結合,既有着對自然變化的細緻觀察和思考,又有着對歷史人物深刻的評判和對人生哲理的挖掘,集自然科學、歷史文化、哲學思考於一體。詩歌通過韻文的形式,氣勢磅礴地抒發作者的觀點和感慨,語言質樸又富有表現力,反映出作者深廣的社會見識和對人生的獨特感悟 。

徐積

徐積

宋楚州山陽人,字仲車。性至孝。初從胡瑗學。英宗治平四年進士。中年耳聾,屏處窮里,而知四方事。自少及老,日作一詩。鄉人有爭訟,多就取決。哲宗元祐初薦仕楚州教授,訓諸生以君子之道,聞者斂衽敬聽。轉和州防禦推官,改宣德郎,監中嶽廟。徽宗政和六年賜諡節孝處士。有《節孝語錄》、《節孝集》。 ► 752篇诗文

徐積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