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米元章

京城汨沒興如何,歸棹翩翩返薜蘿。 盡室生涯寄京口,滿牀圖籍鎖巖阿。 六朝人物東流盡,千古山河北固多。 爲借文殊方丈地,中間容個病維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汨(mì)沒:埋沒,指埋沒在世俗事務之中。
  • :興致,情緒。
  • 歸棹(zhào):指歸舟,棹爲船槳,代指船。
  • 薜(bì)蘿:薜荔和女蘿,兩者皆野生植物,常藉以指隱者所居之處。
  • 盡室:全家。
  • 生涯:生活、生計。
  • 京口:古城名,在今江蘇鎮江。
  • 巖阿:山的曲折處。
  • 六朝:指中國歷史上三國至隋朝的南方的六個朝代,即孫吳、東晉、劉宋、南齊、南梁、南陳。
  • 固多:確實很多。
  • 文殊:文殊菩薩,佛教四大菩薩之一。
  • 方丈:一丈見方之室,又作「方一丈」,原指禪寺中住持之居室或客殿,亦用作對長老的尊稱。
  • 維摩:維摩詰,早期佛教著名居士、在家菩薩。

翻譯

在京城中被世俗之事埋沒,你的興致究竟如何呢?如今你輕快地乘船返回那歸隱的地方。你帶着全家把生活安頓在京口,滿牀的圖書典籍鎖在山洞的曲折之處。六朝時代的風流人物都已隨着東去的江水消逝殆盡,而千古以來的山川形勝在北固山這裏卻確實留存很多。希望能借到像文殊菩薩一丈見方的地方,在那中間容留我這個像病中的維摩詰一樣的人。

賞析

這首詩是蔣之奇寄給米芾(字元章)的作品。首聯以詢問米芾在京城時的狀態起筆,「京城汨沒興如何」一句,流露出對友人在京城被世俗事務糾纏的關切,隨後「歸棹翩翩返薜蘿」描繪出友人能擺脫世俗,輕快回歸山林的悠然。頷聯點明友人全家在京口的生活狀態,「盡室生涯寄京口」寫出生活的安頓,「滿牀圖籍鎖巖阿」進一步展示出友人喜好藏書,有着高雅的情趣。

頸聯由對友人生活的描述轉到對歷史與山河的感慨。「六朝人物東流盡」,借六朝人物的消逝,抒發了對歷史興衰的滄桑之感。而「千古山河北固多」則筆鋒一轉,強調北固山歷經千古卻依舊保留着衆多壯麗的山川形勝 ,將歷史的短暫與山川的永恆形成鮮明對比。

尾聯「爲借文殊方丈地,中間容個病維摩」以詼諧、謙敬的語氣收尾,詩人表示希望能如借文殊方丈之地一般,在友人處容身,把自己比作病中的維摩詰,增添了幾分文人的風趣與自我調侃,同時也體現出詩人與友人之間深厚的情誼以及詩人對隱居般寧靜生活的嚮往。整首詩既有關切之情,又具歷史感悟,且不失詼諧灑脫。

蔣之奇

宋常州宜興人,字穎叔。蔣堂從子。仁宗嘉祐二年進士。復舉賢良方正,擢監察御史。神宗立,轉殿中侍御史。因誣劾歐陽修,貶監道州酒稅。熙寧中行新法,爲福建轉運判官,遷淮東轉運副使,募流民修水利。累擢江淮荊浙發運副使,長於理財,治漕運,以幹練稱,升發運使。哲宗時歷知潭州、廣州、開封府,進龍圖閣直學士。元符末,坐事責守汝州。徽宗立,除知樞密院事。崇寧初出知杭州,因議棄河、湟事奪職。卒諡文穆。有《三經集》等。 ► 11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