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春堂記
註釋
- 延佑乙卯:元朝延佑二年(1315 年)。延佑,元仁宗的年號。
- 嘉平之月:農曆十二月的別稱。
- 徼(jiào):邊界。
- 桷(jué):方形的椽子。
- 榱(cuī):椽子。
- 藻繪:彩色的繪畫。
- 雕幾:雕刻的几案。
- 浚(jùn):疏通。
- 沚(zhǐ):水中的小塊陸地。
- 垣墉(yuán yōng):圍牆。
- 閈(hàn):里巷的門,這裏指里巷。
- 祲(jìn):災禍。
- 饋(kuì):吃飯。
- 睊睊然(juàn juàn rán):側目而視的樣子。(文中爲「閔閔焉」,憂愁的樣子)
- 皡皡然(hào hào rán):心情舒暢的樣子。
- 穡(sè):收穫穀物。
- 邵堯夫:即邵雍,北宋著名理學家、數學家、道士、詩人。
翻譯
延佑二年乙卯,農曆十二月,東里翁選擇在鄭鄉里的溪西居住。他的屋前是平坦的田地,一眼望去看不到邊際;屋後面是湖山,若有若無,隱隱約約可以看見。兩條溪流在屋子左右兩邊,就像抱着耳垂一樣環繞着。於是他建造了三間堂屋,作爲休閒的地方。堂屋的樑柱椽子,大小適中,不進行彩色繪畫,不雕刻几案,簡單卻明亮,開闊。疏通池塘來形成清澈的小洲,修建圍牆來加強防護。松樹、竹子、桂樹、檜樹、梅樹、橘樹、蒲桃樹之類的,環繞着房屋,枝葉茂盛。又雜種了蘭花、菊花等各種香草,樹蔭可以休息,花朵可以觀賞,果實可以採摘。第二年三月十六日,隆山的牟應龍字成甫,爲這堂屋題匾叫「壽春」,並邀請親友來舉行落成典禮。有客人指着匾問:「您希望長壽,身體強健沒什麼疾病,這是您個人的長壽;您孝順慈愛,兄弟友愛,家門和睦,這是一家的春天,難道不是因爲這個而取這個名字嗎?」東里翁笑着說:「我的意思不只是這樣。過去遭遇災年,我親身經歷憂慮,里巷蕭條,我吃飯時多次嘆息,睡覺也不安穩,常常感慨地對里人說:『我們什麼時候才能差不多看到時局清平、年歲安康呢?』只是這幾十年來,沒有戰爭,糧食連年豐收,人口日益增多,百姓心情舒暢,和樂愉快,就像在長壽之地,像登上春天的高臺,我因此能夠在閒暇時間建成我的堂屋,用來供我養老,來養育我的子孫並教導他們,時常和父老們在上面喝酒,能夠得以享受生活的樂趣。我憂愁地像農夫盼望莊稼成熟,慈母盼望孩子長大一樣,早晚期盼着,幸運的是願望實現了,才成爲太平時代的幸運百姓,這喜悅該怎麼樣呢?而且自己身體健康,家庭和睦,這固然是人們所很希望的,但必須是大家都平安,然後自己才能真正快樂。否則,即使有這些,又怎麼能獨自快樂呢?這是我給堂屋取名來自我祝賀的本意啊。」有個年輕人懷疑地說:「我不知道過去的事情,您的話是不是太誇張了?」我說:「過去的事情,我是親眼所見,是根據實際情況說的,不是誇張。現在水面平靜如鏡,綵船慢慢牽引,船伕悠閒地唱着歌,不知道這是多麼快樂,一定要曾經經歷過風浪的危險,然後才能知道;平常沒有事情,起居飲食,和大家沒有不同,不知道這是多麼快樂,一定要曾經經歷過疾病的痛苦,然後才能知道。假使東里翁生長在太平盛世,像邵堯夫那樣的人也未必能像他這樣深刻地瞭解、這樣真切地表達。希望時代沒有事端,自己能夠安居樂業的,是好人;希望時代多災多難,自己能夠冒險以求僥倖的,是小人。現在東里翁這樣說,而且先考慮天下然後纔是自己的家,不是心地善良的人,誰能做到呢?我因此瞭解東里翁了。」東里翁姓鄭,里巷在烏程縣東邊,他的鄉叫常樂,當時是夏季四月記下這件事。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知制誥兼修國史趙孟頫書寫。
賞析
這篇《壽春堂記》通過東里翁講述建造壽春堂的緣由和意義,表達了對太平盛世的感恩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文章先描述了壽春堂的環境和建築,營造出一種寧靜、優美的氛圍。然後通過東里翁的話語,揭示了「壽春」之名的深刻內涵,不僅包含了個人的健康長壽和家庭的和睦幸福,更體現了對天下太平、百姓安康的期望。作者以親身經歷和感受,強調了珍惜和平、安居樂業的重要性,同時也讚揚了東里翁先天下之憂而憂的高尚品德。文章語言簡潔流暢,富有感染力,通過對生活細節的描述和對人物情感的刻畫,使讀者能夠深刻感受到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