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心堂帖

· 蔡襄
澄心堂紙一幅,闊狹、厚薄、堅實皆類此,乃佳。工者不願爲,又恐不能爲之。試與厚直,莫得之?見其楮細,似可作也。便人只求百幅。癸卯重陽日,襄書。
拼音

蔡襄《澄心堂紙帖》尺牘,紙本,1063年作,行楷書,24.7 x 27.1cm,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賞析

這幅蔡襄書寫的尺牘,又名《澄心堂帖》。宋代士大夫講究生活品味,對於文房用具,尤其考究。蔡襄寫此一信札,便是爲了委託他人代爲製作、或是搜尋紙中名品——“澄心堂”紙。“澄心堂”紙源自五代南唐,據說它“膚如卵膜,堅潔如玉,細薄光潤”,在北宋就已經是相當珍貴、難求的名紙了。這幅書跡的紙質縝密光潔,很可能就是蔡襄用來作爲“澄心堂”紙的樣本。 精緻的紙質,配上蔡襄秀致而莊重的墨跡,使得這幅“澄心堂”帖格外顯得清麗動人。全文以行楷寫成,結體端正略扁,字距行間寬緊合適,一筆一畫都甚富體態,工緻而雍容。信札署有“癸卯”(1063)年款,蔡襄時年五十二歲,正是他晚年崇尚端重書風的代表之作。
蔡襄

蔡襄

蔡襄,字君謨,漢族,興化軍仙遊縣(今楓亭鎮青澤亭)人[1] 。北宋著名書法家、政治家、茶學家。宋仁宗天聖八年(1030年)進士,先後任館閣校勘、知諫院、直史館、知制誥、龍圖閣直學士、樞密院直學士、翰林學士、三司使、端明殿學士等職,出任福建路轉運使,知泉州、福州、開封和杭州府事。 ► 42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