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吟行

六引緩清唱,三調佇繁音。 列筵皆靜寂,鹹共聆會吟。 會吟自有初,請從文命敷。 敷績壺冀始,刊木至江汜。 列宿炳天文,負海橫地理。 連峯競千仞,背流各百里。 滮池溉粳稻,輕雲曖鬆杞。 兩京愧佳麗,三都豈能似? 層臺指中天,高墉積崇雉。 飛燕躍廣途,鷁首戲清沚。 肆呈窈窕容,路曜便娟子。 自來彌年代,賢達不可紀。 句踐善廢興,越叟識行止。 范蠡出江湖,梅福入城市。 東方就旅逸,梁鴻去桑梓。 牽綴書土風,辭殫意未已。
拼音

注釋

六引:古樂曲名。引挽天子喪車的繩索。《周禮·地官·大司徒》“大喪,帥六鄉之衆庶,屬其六引,而治其政令。”鄭玄注引鄭司農曰:“六引,謂喪車索也。”賈公彥疏:“大喪,謂王喪,至七月而葬。大司徒帥六鄉之衆庶,取一千人,屬其六引挽柩。”《宋史·樂志十六》“攀六引,轉悲悽。”緩:緩慢。緩和。清唱:嘹亮清泠的歌唱。沒音樂伴奏的演唱。三調:漢代樂府相和歌的平調﹑清調﹑瑟調的合稱,也叫清商三調。《舊唐書·音樂志》“平調、清調、瑟調,皆周‘房中樂’之遺聲也,漢世謂之三調。”佇:停止,停留。繁音:稠密繁雜的音調。列筵:成列的筵席。就座在筵席的人們。皆:都。靜寂:沉靜寂寥。鹹:全,都。共聆:共同聆聽。會吟:會稽地區的吟唱。詩歌《會吟行》簡稱。 會吟:會稽地區的吟唱。詩歌《會吟行》簡稱。自有初:自然有初始時。請從:請從……。文命:夏禹的名字。指文德教命。《史記·夏本紀》“夏禹名曰文命 。”司馬貞索隱“太史公皆以放勳、重華、文命爲堯、舜、禹之名,未必爲得。”敷:佈施。給予。指夏禹佈施教化於四海。《書·大禹謨》“文命敷於四海,祗承於帝。”孔傳“言夏禹外布文德教命,內則敬承堯舜 。”敷績:佈施功績。鋪展開業績。謂建功立業。壺冀:簞食壺漿於冀州。形容受到熱烈擁護和歡迎的情況。冀,冀州。孔傳“陶唐帝堯氏,都冀州,統天下四方。”始:開始。刊木:砍伐樹木。刊,砍。斫。《書·禹貢》“禹敷土,隨山刊木,奠高山大川。”江汜sì:江邊。汜,通“涘”,水邊。 列宿:列入星宿。衆星宿。特指二十八宿。炳:炳耀。光耀明亮。彪炳於。天文:天體。日月星辰等天體在宇宙間分佈運行等現象。古人把風雲雨露霜雪等地文現象也列入天文範圍。負海:背靠大海。揹負着大海。橫:橫亙於。地理:土地山川等的環境形勢。連峯:連綿的山峯。競:竟然至於。競爭。角逐。千仞:形容極高或極深。古以八尺爲仞。周制八尺,漢制七尺。周尺一尺約合二十三釐米。背流:背源而流。逆流,洄流。 滮biāo地:水流遍地。滮,《說文》水流貌。有說‘滮池’,古水名。一作淲淪,亦名冰池、聖女泉。在今陝西西安市西北。《詩·小雅·白華》“滮池北流。”鄭玄箋“豐鎬之間水北流。”《水經·渭水注》“鎬水又北流,西北注與滮池合,水出滮池西,而北流入於部。晉太元中,秦將鄧景率衆據滮池以擊姚萇,即此。溉:灌溉。粳jīng稻:不黏稻米。稻之不黏者。今指介於秈稻、糯稻之間的一種晚稻品種,米粒短而粗,米質黏性較強,脹性小。輕雲:薄雲,淡雲。曖:溫暖。鬆杞:松樹和枸杞或荊杞。兩京:兩個京城;兩個首都。指周代的鎬京和雒邑,漢唐的長安和洛陽。愧:羞愧於。有愧於稱作。佳麗:俊美;秀麗,佳好華麗。三都:三個都城。東漢稱雒陽爲東都,長安爲西都宛爲南都,合稱三都。《三都賦》指三國時的蜀都成都、吳都建業、魏都鄴。豈能似:怎能相像。怎能相似。 層臺層層高臺。重疊的樓臺。指:指向。中天:天宮中心。中部天空的頂端。天文學上當行星、恆星或星座等天體在最高點的位置,也是該天體最接近天頂的位置。高墉:高高的城牆。積:累積於,堆疊。崇雉:高高的面積雉數。崇,高。雉,古代計算城牆面積的單位。長三丈高一丈爲一雉。三堵爲一雉。五楮chǔ(五板)爲一堵。楮,楮木作成的築牆板。堵,古代牆壁的面積單位,古代用板築法築土牆,五板爲一堵,板的長度就是堵的長度,五層板的高度就是堵的高度。層層的雉牆。李善注“《爾雅》‘崇,重也。’”飛燕:飛翔的燕子。躍:飛躍。廣途:廣遠的路途。鷁yì首:鷁鳥的頭。古時畫船的船頭常畫有鷁鳥頭,故借代爲船。戲:遊戲。清沚zhǐ:清澈的水邊。沚,水中的小洲。《爾雅·釋水》小渚曰沚。《詩·召南》於沼於沚。 肆呈:酒肆店鋪中呈現着。窈窕yǎo tiǎo:文靜而美好的(淑女)。窈,深遠,幽靜。窕,深邃細小,修長。容:容貌。路曜:路途中炫耀着。曜,輝耀。便娟:姿態美好而婉轉。有說‘<</FONT>女便>娟’,美貌。子:男子或女子。自來:原來、本來、從來。由來;歷來。彌:瀰漫。充滿。遍,滿。世代:世紀年代。時代;朝代。累世;代代。賢達:有才德有聲望的人。賢士達人。賢明通達(之人)。紀:紀年。同‘記’,記載。記述。 句踐:越王勾踐,姒姓,又名鳩淺,夏禹後裔,越王允常之子,春秋末年越國國君。曾敗於吳國,被迫求和。返國後重用范蠡,臥薪嚐膽,滅吳國稱霸。春秋時期最後一位霸主。善:善於。廢興:盛衰;興亡。指官吏的晉升和黜退。越叟:越地的老叟。越國的老人。識:識得。懂得。行止:前進和停止。進退。猶言一舉一動不僭越禮教行止。范蠡:春秋末年政治家、軍事家。字少伯。出身微賤。仕越爲大夫,擢上將軍。協助越王勾踐滅吳王夫差。後遊齊國。至陶,改名陶朱公,經商致富。晚年放情太湖山水。出:出自。江湖:江河湖海,指民間。泛指四方各地。舊時指隱士的居處。梅福:漢九江郡壽春人,字子真。官南昌尉。及王莽當政,乃棄家隱居。後世關於其成仙的傳說甚多,江南各地以至閩粵,多有其所謂修煉成仙的遺蹟。城市:城邑集市。 東方就旅逸:去東方歸於安逸旅居。就,靠近,就便,趨向。梁鴻:字伯鸞,東漢扶風平陵(今陝西咸陽)人。家貧好學,不仕,與醜妻孟光隱居霸陵山中,耕織爲業。後避禍去吳。居人廡下,爲人舂米,歸家,孟光爲之備食,舉案齊眉。世傳爲嘉話。去:離去。桑梓zǐ:桑樹和梓樹。《詩·小雅·小弁》“維桑與梓,必恭敬止。”朱熹集傳“桑、梓二木。古者五畝之宅,樹之牆下,以遺子孫給蠶食、具器用者也……桑梓父母所植。”東漢以來一直借指故鄉或鄉親父老。牽綴:牽強湊合。猶牽制。謂綴其後使不得自由行動。書:書寫。土風:本土的詩風。有地方色彩的音樂或詩歌。本地風俗或時風。辭殫dān:歌辭窮盡。殫,竭盡。意未已:情意未了。未已,不止;未畢。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六引:古代皇帝大駕出行時的六種儀仗。
  • 三調:漢代樂府相和歌的平調、清調、瑟調的郃稱,也叫清商三調。
  • :長時間地站著。(音 zhù)
  • :陳述。
  • 文命敷:大禹陳述他的功勣。
  • 壺冀:指冀州,古九州之一。
  • 江汜(音 sì):江邊。
  • :明亮。
  • (音 jì):到,及。
  • :遮蔽。
  • 粳稻:稻的一種。

繙譯

六種儀仗緩緩前行伴隨著清脆的吟唱,三種曲調長久佇立等待著繁複的音樂。排列的筵蓆都很靜寂,都一起聆聽這會吟。會吟自然有起初,請求從大禹陳述他的功勣開始。大禹陳述功勣從冀州開始,砍削樹木直到江邊。衆多星宿明亮於天文,依傍大海橫亙地理。連緜山峰競相高達千仞,背曏河流各自延緜百裡。滮池水灌溉粳稻,輕雲遮蔽著松樹枸杞。長安和洛陽愧對這裡的美麗,魏蜀吳的都城哪裡能比得上?層層高台指曏天空中央,高高城牆堆積起高大的城牆垛口。飛燕在廣濶路途上跳躍,船頭在清澈水灘嬉戯。盡情展現窈窕之貌,路上閃耀著美麗的女子。自古以來歷經很多年代,賢能通達的人不可計數。勾踐善於國家的興衰更替,越國老人知曉行爲擧止的分寸。範蠡隱退離開江湖,梅福進入城市。東方朔前往他鄕尋求安逸,梁鴻離開家鄕。牽制連接書寫儅地的風土人情,言辤用盡意思卻還沒有停止。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宏大而豐富的景象。從儀仗和音樂的描繪開始,引入對自然景觀、人文風貌以及歷史人物事跡的敘述。詩中展現了壯麗的山川、富饒的物産和生動的人物活動,營造出一種既古樸又充滿活力的氛圍。通過對各種場景和人物的描述,躰現了嵗月的流轉和歷史的沉澱。同時,也展現了作者對不同地區風土人情和歷史傳承的思考與感悟。語言優美典雅,意境深遠開濶,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謝靈運

謝靈運

謝靈運,原名公義,字靈運,以字行於世,小名客兒,世稱謝客。南北朝時期傑出的詩人、文學家、旅行家。祖籍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縣),生於會稽始寧(今紹興市嵊州市)。出身陳郡謝氏,爲東晉名將謝玄之孫、祕書郎謝瑍之子。東晉時世襲爲康樂公,世稱謝康樂。曾出任大司馬行軍參軍、撫軍將軍記室參軍、太尉參軍等職。劉宋代晉後,降封康樂侯,歷任永嘉太守、祕書監、臨川內史,終於元嘉十年(433年)被宋文帝劉義隆以“叛逆”罪名殺害,時年四十九歲。 ► 1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