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周:周朝王室。
末胄:子孫後代,一般指帝王貴族的後代。
景沉:也有版本寫作“景沈”“景流”“荒流”的。在這裏大意是指沒落的意思。沈,沉。
爰:於是。
盱:曹娥的父親曹盱是一名負責祭祀的巫祝。
伍員:伍子胥。五月端午,曹盱在江上祭祀伍子胥,這條江也就是現在的曹娥江,由上虞流入杭州灣。
號慕:哀悼父母、長輩。
元嘉元年青龍在辛卯:古代的時間。
莫:墓。
度尚:當時的上虞縣令。
伊惟:句首語氣詞。
曄曄:形容姿色美麗。
偏其反而:語出《論語》,“唐棣之華,偏其反而”,偏,翩。反,翻。形容身姿優美。
令色孔儀:語出《詩經》,“令儀令色,小心翼翼”。令,好的意思。孔,很的意思。形容姿色美好很體面。
窈窕淑女,巧笑倩兮:都是《詩經》裏的句子。
宜其家室,在洽之陽:也出自《詩經》,見《大雅》,意思是可以結婚成家了。
待禮未施,嗟傷慈父:不料還沒出嫁,父親死了。
彼蒼伊何?無父孰怙:蒼天啊,爲什麼啊,沒了父親,今後依靠誰呢?怙,依靠,特指父愛。
眇然輕絕:輕輕一跳,飛了起來。眇然,形容高遠。
湍瀨:急流。
哀姜哭市,杞崩城隅:指春秋時齊國將領杞梁戰死其妻迎其柩而哭,至本文時逐步演變爲杞梁戰死後其妻向城而哭,城牆崩塌。
尅面引鏡,剺耳用刀:對這鏡子用刀劃自己的臉,割自己的耳朵。也見《列女傳》,講一年輕貌美的寡婦,爲守貞潔,拒絕其他男人的追求,硬是把自己的容貌給毀了。
坐檯待水:也見《列女傳》,講楚昭王的夫人貞姜,爲等候丈夫,寧可被水淹死,也不願離去的故事。
抱樹而燒:同見《列女傳》,說宋恭公的夫人伯姬,在宋恭公死後做了寡婦,爲守婦道,寧可在家被火燒死,也不願半夜下堂出門。
於戲:語氣詞。
德茂此儔:品德出衆。
勒:刻。
義之利門:啓功先生認爲《曹娥碑》原文中的這句話是整篇文章最讓人覺得差勁的地方,“生賤死貴,義之利門”,歷代文章雖有很多鼓吹殉死的,但大多戴了面具,不敢直說,像這樣直截了當地以“貴”作爲可恥利誘的,並不多見。所以,到了蔡卞手裏,就把它改成了“利之義門”,但還是有問題,變成了談利益的合法性,而且文不對題了。(見《啓功叢稿》)
彷彿:效仿學習的意思。
序
《曹娥碑》碑文的撰寫,是在曹娥去世八年以後的事。東漢桓帝元嘉元年(公元151年),上虞縣長度尚對曹娥“悲憐其義,爲之改葬,命其弟子邯鄲子禮(即邯鄲淳)爲之作碑。”度尚原請魏朗撰文,因魏朗已是一位頗有名氣的學者,一向以治學嚴謹著稱。爲曹娥撰寫碑文,其時非魏朗莫屬。然而,魏朗擔心寫不好會貽笑後世,故佯作未成而轉請別人。當他閱過邯鄲淳的文稿後,大加讚賞,而將自己的底稿銷燬了之。於是,《曹娥碑》上刻寫的便是邯鄲淳撰就的碑文。
碑之既立,加以碑文妙絕,自引得憑弔者如雲似潮。其時著名的學者蔡邕,便是其中一人。當年遇赦後,其因懼宦官報復,不敢回鄉裏。在10多年的流亡生涯中,他“遠跡吳、會”。聞《曹娥碑》,蔡邕徑訪之,“值暮夜,手摸其文而讀,題八字於碑陰:‘黃絹幼婦,外孫齏臼’。”然而,蔡邕題辭的含義是什麼,觀者不得而知,而蔡邕辭世,這自成了謎。
解開題辭謎底第一人的,則是楊修。據傳一次,曹操率兵出潼關,途經藍田,悉知前方就是故友蔡邕莊上,便令軍馬先行,自己帶着百餘騎近侍來到蔡邕莊前。那時,蔡邕的女婿董紀在外地做官,只有蔡邕的女兒蔡琰在家,聞曹操到此,急忙出外相迎。禮畢,曹操見壁上懸掛着一幅碑文圖軸,便上前觀看。又聽文姬夫人講了曹娥孝行和度尚爲之立碑,先父摸碑題辭的故事。曹操問題辭的含義,蔡琰回答說:“這雖是先父所題,但我實在不解其意。”曹操又問衆謀士有誰能解?正當大家面面相覷之時,主簿楊修拱手作答:“此乃辭語謎面,我已猜出。”曹操即予制止,說:“你暫不要講,給我思考一番。”行至 3 0裏外,曹操忽然茅塞頓開,對楊修說:“我亦猜出來了,你先說出來讓我聽聽。”楊修解釋道:“‘黃絹’就是有色的絲,是‘絕’字;‘幼婦’,即少女也,女旁少字,是‘妙’字;‘外孫’,乃女之子也,女旁子字,是‘好’字;‘齏臼’乃受五辛之器也,受旁辛字,是‘ ’(‘辭’的繁體)字。合起來,是‘絕妙好辭’四個字。”曹操聽後,不禁拍手稱好,說:“你猜的正合我意!”後來社會上流傳的“有智無智隔卅裏”,或曰“故事開始與陰謀和血腥搭了邊”,這當是後話,暫不贅述。只須感謝曹操與楊修的是,是他們的偶然之行,是他們的一番鬥智,終於揭開了謎底,否則,至今這或許還是一道懸而未決的難題哩!自然,他們的舉止更推波助瀾,令上虞成了中國謎界公認的燈謎策源地。而曹娥孝行隨之聲名遠播,當不言自明矣。
《曹娥碑》之名振天下,亦跟書法名家有關。在碑文風靡全國之時,晉代書聖王羲之,宋代著名書法家、王安石女婿蔡卞等人,亦紛紛摹寫碑文。尤其是王羲之《孝女曹娥碑》的字本,堪稱傳世精品,其造詣僅亞於號稱“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集序》。有人稱:“邯鄲文與右軍書,珠聯璧合,乃中華傳統文化藝術寶庫的瑰寶!”信然!至爲惋惜的是,書聖王羲之摹寫的碑刻早已佚失,其書寫的碑文,曾被刻成法帖,可見諸王羲之書法精品集,現存曹娥廟內的是蔡卞摹寫的碑刻。細細觀瞻,但見筆驚龍蛇,剛勁有力,其珍其貴,當可想見。
世間萬物,誘人者終有惑人處。忽然悟得,世間被傳頌的孝行,多因殘缺而美麗,因遺恨而哀傷。惟其冰清玉潔,才被膜拜着,才純靜如練,如夢如幻;纔會有縱身一躍的超脫,纔會有不絕如縷的守望。《曹娥碑》以其情其德其才其俊,贏得天下無數英雄競折腰,李白亦不例外。唐玄宗天寶中,詩仙李白,因侮弄高力士,得罪楊貴妃,被排斥離開長安,漫遊江湖,曾專程趕往曹娥廟讀碑,有詩爲證:“人遊月邊去,舟在空中行。此中久延佇,入剡尋王許。笑讀《曹娥碑》,沉吟黃絹語。”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曹娥:古代孝女,因其父親溺水身亡,她連續七日哀哭後跳江尋父,最終抱得父屍。
-
上虞曹盱:曹娥的父親,名字叫盱。
-
周同祖:指曹娥家族與周朝有共同的祖先。
-
末胄:家族中的晚輩。
-
景沉:指家族衰落。
-
爰來適居:意爲後來遷徙到這裏。
-
撫節安歌:彈奏樂器,唱歌祭祀神靈。
-
婆娑:舞動的樣子。
-
逆濤而上:迎着水流的方向去尋找。
-
青龍在辛卯:指時間,用天干地支紀年。
-
度尚:人名,設祭誄之人。
-
誄:哀悼死者的一種文體。
-
窈窕淑女:形容女子文靜美好。
-
巧笑倩兮:形容女子笑容甜美。
-
洽之陽:指吉祥之地。
-
防禮自修:遵守禮儀自我約束。
-
庶賤:地位低微的人。
-
露屋草茅:簡陋的房屋。
-
不扶自直,不斫自雕:比喻人的品行自然端正,無需外力雕琢。
-
越梁過宋:形容曹娥的事蹟超越常人,流傳廣泛。
-
效彷彿:效仿她的事蹟。
-
昭後昆:使後世子孫明白她的精神。
翻譯
孝順的女兒曹娥,是上虞曹盱的女兒。她的家族和周朝同源,後來逐漸衰落,來到這裏定居。曹盱擅長彈琴唱歌,歡快地敬奉神靈。漢安二年的五月,他去迎接伍員(即伍子胥),不幸遭遇洪水,屍體未能找到。當時曹娥只有十四歲,日夜思念父親,在河邊哭泣了十七天,最終決定跳江尋父。過了五天,人們發現她抱着父親的屍體浮出水面。從漢安到元嘉元年,曹娥的事蹟沒有得到官方表彰。度尚爲她設祭並寫了一篇悼念文,文中說:
曹娥是個孝順的少女,容貌出衆,舉止端莊。她既溫柔又賢良,笑容甜美,本應生活在幸福的家庭。然而,她的父親不幸去世,她悲痛欲絕。蒼天啊,沒有父親,誰能依靠?她向神明哭訴哀痛,毅然投身江中,視死如歸。因此,她輕生投入江底,時而沉沒,時而浮起。她的勇敢感動了萬人,連國家的首都都被她的悲傷所震撼。人們模仿她的行爲,甚至有人割面照鏡,割耳自傷,等待河水來取父親的遺體。
曹娥的美德無比,她的故事激勵着那些守禮之人。即使是貧賤之人,也能從她的故事中學習到堅韌不拔的精神。她的事蹟超越了地域,比肩聖賢。她的堅貞和勇氣,千年不變。唉,悲痛萬分!碑文寫道:
她的名字刻在石頭上,她的精神比天地還要廣大。歲月流轉,她的墓地高大。她的光輝照耀大地,也照亮了人們的內心。生前雖然卑微,死後卻受到尊崇,這是正義的門徑。爲何人生如此短暫,早早離世?她的美麗如同花朵,永遠配享神明。她的故事如同堯帝的兩個女兒,成爲湘水女神的傳說。讓我們永遠記住她的事蹟,以啓發後世。
賞析
曹娥碑是一首讚美曹娥孝行的詩,通過描述曹娥尋找父親遺體的壯舉,展現了她高尚的道德品質和無私的愛。詩中運用了豐富的修辭和生動的描繪,如「婆娑樂神」、「哀吟澤畔」、「翩翩孝女」,形象地刻畫了曹娥的形象。同時,詩中也反映了當時社會對孝道的重視和對曹娥事蹟的傳揚。整首詩情感深沉,語言優美,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教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