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誌異 · 卷九 · 大鼠

萬暦間,宮中有鼠,大與貓等,爲害甚劇。遍求民間佳貓捕制之,輒被噉食。適異國來貢獅貓,毛白如雪。抱投鼠屋,闔其扉,潛窺之。貓蹲良久,鼠逡巡自穴中出,見貓,怒奔之。貓避登几上,鼠亦登,貓則躍下。如此往復,不啻百次。衆咸謂貓怯,以爲是無能爲者。旣而鼠跳擲漸遲,碩腹似喘,蹲地上少休。貓卽疾下,爪掬頂毛,口齕首領,輾轉爭持,貓聲嗚嗚,鼠聲啾啾。啓扉急視,則鼠首已嚼碎矣。然後知貓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彼出則歸,彼歸則復,用此智耳。噫!匹夫按劍,何異鼠乎!
拼音

譯文

明朝萬暦年間,皇宮中有種大老鼠和貓一樣大,危害很嚴重。朝廷嚮民間徵集了很多好貓來捕大老鼠,結果都被大老鼠喫掉了。 正巧,這時候從外國進貢來一隻獅子貓。這隻獅子貓全身毛白如雪。大家把這隻貓抱到有大老鼠的房子裏,關上門,然後從門縫裏悄悄偷看貓的動靜。獅貓蹲了好久,那大老鼠纔從洞穴裏探頭探腦地出來。它一見獅貓,就發怒地撲過來。獅貓躲避開大老鼠,跳到几案上;大老鼠追上來,獅貓又躍到地上,就這樣上上下下有上百次。大家都認爲獅貓害怕大老鼠,是箇無用的東西。後來,大老鼠跳躍得漸漸遲慢了下來,肥大的肚子喘得一鼓一鼓的,蹲在地下稍息。獅貓見機突然猛撲而下,用爪子抓住大老鼠頭頂的毛,張口齩住大老鼠的脖頸,貓鼠在地上齩鬬,獅貓嗚嗚地吼叫著,大老鼠吱吱地扭動掙紥著。人們急忙開門進去看,大老鼠的頭已被獅貓齩碎了。 大家這纔明白,獅貓一開始躲避大老鼠,幷不是害怕,而是避開大老鼠的鋭氣,待消耗完它的體力後,乘其疲憊鬆懈時再攻擊。你來我走,你走我來,獅貓是在用智謀。哎,那種匹夫之勇的粗人,衹會怒目按劍,和這隻大老鼠有什麽不同呢!

注釋

萬暦:明神宗朱翊鈞年號,公元一五七三至一六一九年。 獅貓:俗稱獅子貓,長毛巨尾,較名貴。 逡巡:從容,不慌不忙。 無能爲:無本領,無所作爲。 跳擲:跳躍。 「彼出則歸,彼歸則復」句:《左傳·昭公三十年》:「彼出則歸,彼歸則出,楚必道敝。」講的是用運動戰術敝敵制勝。此化用其意。 匹夫按劍:指庸人鬬狠,勇而無謀。意本《孟子·梁惠王下》:「夫撫劍疾視曰:『彼惡敢當我哉!』此匹夫之勇, 敵一人者也。」匹夫,庸人;按劍,怒貌。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萬歷:明神宗硃翊鈞的年號。
  • :等同,一樣。
  • :嚴重。
  • (zhé):縂是,就。
  • (dàn):喫。
  • 逡巡(qūn xún):因爲有所顧慮而徘徊不前。
  • 不啻(chì):不止。
  • :都。
  • (jū):用兩手捧。
  • (hé):咬。

繙譯

萬歷年間,皇宮中有老鼠,大得和貓一樣,危害很嚴重。(人們)在民間到処尋找好貓來捕捉制服老鼠,但(找來的貓)縂是被老鼠喫掉。恰好有外國進貢來一衹獅貓,毛白得像雪一樣。(人們)把它抱進有老鼠的屋子,關上房門,媮媮地觀察。貓蹲在那裡很久,老鼠猶豫不決地從洞中出來,看到貓,憤怒地朝它奔去。貓躲避到桌子上,老鼠也跳上桌子,貓就跳下來。像這樣往複不止一百次。大家都認爲貓膽怯,認爲這是衹沒有能力的貓。過了一會兒,老鼠跳躍的動作漸漸遲緩,肥碩的肚子好像在喘氣,蹲在地上稍稍休息。貓隨即快速跳下,爪子抓住老鼠頭頂的毛,嘴咬住老鼠的頭頸,輾轉爭鬭相持,貓發出嗚嗚的叫聲,老鼠發出啾啾的叫聲。打開門急忙觀看,老鼠的頭已經被嚼碎了。這才知道貓的躲避,不是膽怯,是等待老鼠懈怠啊。它(老鼠)出來(貓)就廻去,它廻去(貓)就又出來,使用的是這種智謀啊。唉!那些徒有匹夫之勇的人,和這老鼠有什麽不同呢!

賞析

這篇故事短小精悍,富有深意。文章通過描寫宮中有大老鼠爲害,民間佳貓無法制服,而獅貓最終成功捕鼠的故事,生動地展現了獅貓的智慧和老鼠的愚蠢。故事中,獅貓巧妙地運用了以逸待勞的策略,等待老鼠疲憊懈怠時再發起攻擊,最終成功將其制服。作者通過這個故事,諷刺了那些徒有勇力卻無智謀的人,如同這衹愚蠢的老鼠一樣。同時,也贊敭了獅貓的智慧和耐心,給人以啓示。文章情節跌宕起伏,語言簡潔生動,是一篇富有教育意義和趣味性的小品文。

蒲松齡

蒲松齡

清山東淄川人,字留仙,號劍臣,又號柳泉,世稱聊齋先生。少時應試,爲學政施閏章所激賞,至康熙五十年始成貢生。久爲鄉村塾師,中間一度至寶應縣爲幕賓。博採傳聞,作小說《聊齋志異》,談狐說鬼,實對時弊多所抨擊。另有詩文集及俚曲,均以“聊齋”命名,另有其他著述。一說《醒世姻緣》亦出其手。 ► 2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