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元宵: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時間爲每年農曆正月十五。古人稱「夜」爲「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爲「元宵節」。
- 暮暮朝朝:猶言日日夜夜。形容延續的時間長。
- 鮫綃(jiāo xiāo):亦作「鮫鮹」。傳說中鮫人所織的綃。亦借指薄絹、輕紗。
- 玉鳳:傳說中的神鳥。
- 金鸞:帝王乘坐的車駕。
翻譯
好好享受這元宵佳節。這良辰美景,日日夜夜。成千上萬盞華麗的燈,一輪明亮的月亮,還有燕國的管樂和秦國的簫聲。什麼人的手帕掉落像那鮫人所織的綃。有像玉鳳、金鸞般精美的繡雕。當下的歡樂,眼前的煩惱,都只在今天晚上。
賞析
這首詞描繪了元宵之夜的熱鬧繁華和歡樂氛圍。上闋通過「萬盞華燈,一輪明月,燕管秦簫」等描寫,生動地展現出元宵夜燈火輝煌、明月高照、音樂悠揚的喜慶景象。下闋則增添了一些神祕和華貴的元素,如「何人帕墜鮫綃」以及「玉鳳、金鸞繡雕」,使場景更具韻味。詞中既寫了此刻的歡樂,又隱含着對這種短暫繁華的一絲感嘆,「目下歡娛,眼前煩惱,只在今宵」,體現出一種對時光和人生的思考。整體意境優美,語言華麗,富有感染力。

吳潛
吳潛, 字毅夫,號履齋,宣州寧國(今屬安徽)人 。南宋寧宗嘉定十年(1217)舉進士第一,授承事郎,遷江東安撫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爲參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樞密使,封崇國公。次年罷相,開慶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爲左丞相,封慶國公,後改許國公。被賈似道等人排擠,罷相,謫建昌軍,徙潮州、循州。與姜夔、吳文英等交往,但詞風卻更近於辛棄疾。其詞多抒發濟時憂國的抱負與報國無門的悲憤。格調沉鬱,感慨特深。著有《履齋遺集》,詞集有《履齋詩餘》。
► 513篇诗文
吳潛的其他作品
相关推荐
- 《 柳梢青 · 岳陽樓 》 —— [ 宋 ] 戴復古
- 《 柳梢青 · 過何郎石見早梅 》 —— [ 宋 ] 趙長卿
- 《 柳梢青 · 三山歸途代白鷗見嘲 》 —— [ 宋 ] 辛棄疾
- 《 柳梢青 · 用萬元亨送冠之韻 》 —— [ 宋 ] 趙善括
- 《 柳梢青 · 玉水明沙 》 —— [ 宋 ] 韓淲
- 《 柳梢青 · 送盧梅坡 》 —— [ 宋 ] 劉過
- 《 柳梢青 · 岸草平沙 》 —— [ 宋 ] 仲殊
- 《 柳梢青 · 其三送溫守王侍郎帥三山 》 —— [ 宋 ] 葛長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