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文山巻後

· 謝翱
魂飛萬里程,天地隔幽明。 死不從公死,生如無此生。 丹心渾未化,碧血已先成。 無處堪揮泪,吾今變姓名。
拼音

注釋

文山:文信公。 巻:這裏指詩文集。 丹心:赤誠的心。文信公《過零丁洋》詩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畱取丹心照汗靑。」 渾:全。 碧血:語出《莊子·外物》:「萇弘死於蜀,藏其血,三年而化爲碧。」後常以「丹心」和「碧血」並舉,稱頌爲國死難人。 堪:可、能。 生如:四庫本作「生亦」。

這首詩是謝皋父在文信公就義後不久爲其詩文集所題。 起句劈空而來,文信公殉國的不幸消息傳來,皋父肝膽俱裂,痛不欲生。但作者幷不簡單敍述自己悲痛欲絶的心情,而是寫自己在噩耗傳來後的極度痛苦和迷亂中,突然産生了一箇強烈的願望,要飛越千山萬水,到萬里之外的北國去和死者見面。次句承上而來,卻又急轉直下。當精魂不辭萬里之遙,跋山涉水,到達北國之後,卻又「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在深深的悲哀和失望中,夢魂猛醒過來,原來所知已物化,幽明隔絶,再無相見之時。「飛」的急切和「隔」的絶望,在這裏形成了極其強烈的對照。詩人悲不能已,痛哭著逬出了下面兩句:「死不從公死,生如無此生。」忠臣死得其所,自己苟且偸生,又有甚麽意趣?這兩句用「死」、「生」二字組成奇特對偶句,蘊蓄著極深摯的感情,格外哀切動人。 第三聯轉嚮正面寫文信公,進一步抒發哀痛心情。「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靑」,這是文信公表明心迹、充滿正氣的詩句。如今,耿耿丹心仍在,而英雄卻帶著未酬的壯志,含恨離開了人世。尾聯推進一層。痛苦是需要發泄的,然而在殘酷的現實生活中,竟然沒有可以發泄自己感情之處。傷心之淚,未能明流,衹得暗吞。末句委婉地表示決心,將埋名隱姓,遁迹山林,決不與統治者合作。語氣平和,但忠憤抑鬱之氣仍勃勃於言意之表。 此詩以飽含感情的筆觸,抒寫深沉的家國興亡之痛。由聞知死訊、渴求重見到死生相隔、無縁重逢:再由壯志未酬、血沃大地,到無處揮淚,決心歸隱,百轉千回,從深處著筆,寫到至情處,不辨是詩是淚。作者本以工於錘煉著稱,這首詩卻以白描見長,字字用血淚凝成,讀之令人泣下。

謝翱

南宋愛國詩人,“福安三賢”之一。字皋羽,一字皋父,號宋累,又號晞髮子,原籍長溪人,徙建寧府浦城縣(今屬南平市浦城縣)。度宗鹹淳間應進士舉,不第。恭宗德佑二年文天祥開府延平,率鄉兵數百人投之,任諮議參軍。文天祥兵敗,脫身避地浙東,往來於永嘉、括蒼、鄞、越、婺、睦州等地,與方鳳、吳思齊、鄧牧等結月泉吟社。 ► 29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