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關

終古髙雲簇此城,秋風吹散馬蹄聲。 河流大野猶嫌束,山入潼關不解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終古:久遠。
  • :簇擁。

繙譯

久遠的高雲簇擁著這座古城,鞦風吹過,消散了馬蹄的聲響。黃河在廣濶的原野上奔流仍然覺得受到束縛,群山進入潼關後也不知道什麽叫平坦。

賞析

這首詩首句寫潼關雄踞山腰,下臨黃河,形勢十分險要;次句寫作者行經此地,馬蹄聲被鞦風吹散,點明時間和環境的蕭瑟寂寥。三、四句以景襯情,“河流大野猶嫌束”描繪了黃河奔騰壯濶卻仍受拘束的景象,暗示了詩人對自由的曏往;“山入潼關不解平”寫秦嶺山脈進入潼關後不再險峻,實則表達了詩人勇往直前、追求個性解放的少年意氣。全詩豪邁奔放,意境恢弘,展現出詩人渴望沖決羅網、追求自由的精神。

譚嗣同

譚嗣同

譚嗣同,湖南瀏陽人,是中國近代資產階級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維新志士。少時師從歐陽中鵠,後加入維新派。他主張中國要強盛,只有發展民族工商業,學習西方資產階級的政治制度。公開提出廢科舉、興學校、開礦藏、修鐵路、辦工廠、改官制等變法維新的主張。寫文章抨擊清政府的賣國投降政策。1898年參加領導戊戌變法,失敗後被殺,年僅三十四歲,與楊銳,劉光第,林旭,楊深秀和康廣仁並稱爲“戊戌六君子”。代表作品有《仁學》、《獄中題壁》、《寥天一閣文》、《莽蒼蒼齋詩》、《遠遺堂集外文》等。 ► 7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