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大雷岸與妹書

吾自發寒雨,全行日少,加秋潦浩瀚,山溪猥至,渡泝無邊,險徑遊歴,棧石星飯,結荷水宿,旅客貧辛,波路壯闊,始以今日食時,僅及大雷。途登千里,日踰十晨,嚴霜慘節,悲風斷肌,去親爲客,如何如何! 向因涉頓,憑觀川陸;遨神清渚,流睇方曛;東顧五洲之隔,西眺九派之分;窺地門之絶景,望天際之孤雲。長圖大念,隱心者久矣! 南則積山萬狀,負氣爭髙,含霞飲景,參差代雄,凌跨長隴,前後相屬,帶天有匝,橫地無窮。東則砥原遠隰,亡端靡際。寒蓬夕捲,古樹雲平。旋風四起,思鳥群歸。靜聽無聞,極視不見。北則陂池潛演,湖脈通連。苧蒿攸積,菰蘆所繁。栖波之鳥,水化之蟲,智吞魚,彊捕小,號噪驚聒,紛乎其中,西則迴江永指,長波天合。滔滔何窮,漫漫安竭!創古迄今,舳艫相接。思盡波濤,悲滿潭壑。煙歸八表,終爲野塵。而是注集,長寫不測,修靈浩蕩,知其何故哉! 西南望廬山,又特驚異。基壓江潮,峯與辰漢相接。上常積雲霞,雕錦縟。若華夕曜,巖澤氣通,傳明散綵,赫似絳天。左右青靄,表裏紫霄。從嶺而上,氣盡金光;半山以下,純爲黛色。信可以神居帝郊,鎭控湘、漢者也。 若潨洞所積,溪壑所射,鼓怒之所豗擊,湧澓之所宕滌,則上窮荻浦,下至狶洲;南薄鷰?,北極雷澱,削長埤短,可數百里。其中騰波觸天,高浪灌日,吞吐百川,寫洩萬壑。輕煙不流,華鼎振涾。弱草朱靡,洪漣隴蹙。散渙長驚,電透箭疾。穹溘崩聚,坻飛嶺復。回沫冠山,奔濤空谷。碪石爲之摧碎,碕岸爲之䪡落。仰視大火,俯聽波聲,愁魄脅息,心驚慓矣! 至於繁化殊育,詭質怪章,則有江鵝、海鴨、魚鮫、水虎之類,豚首、象鼻、芒鬚、針尾之族,石蟹、土蚌、燕箕、雀蛤之儔,折甲、曲牙、逆鱗、返舌之屬。掩沙漲,被草渚,浴雨排風,吹澇弄翮。夕景欲沈,曉霧將合,孤鶴寒嘯,遊鴻遠吟,樵蘇一嘆,舟子再泣。誠足悲憂,不可説也。 風吹雷飆,夜戒前路,下弦內外,望達所屆。寒暑難適,汝專自愼,夙夜戒護,勿我爲念。恐欲知之,聊書所覩。臨塗草蹙,辭意不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潦(lǎo):雨水大。
  • 猥(wěi):多而襍亂。
  • 溯(sù):逆流而上。
  • 棧(zhàn):用竹木等編成的架子或柵欄。
  • 荷(hè):負荷。
  • 曛(xūn):落日的餘光。
  • 砥(dǐ):細的磨刀石。
  • 隰(xí):低溼的地方。
  • 陂(bēi)池:池塘。
  • :水流經地下。
  • 苧(zhù):多年生草本植物。
  • 蒿(hāo):青蒿。
  • 攸(yōu):所。
  • 菰(gū):多年生草本植物。
  • 蘆(lú):蘆葦。
  • 觸(chù):接觸。
  • 豗(huī)擊:撞擊。
  • 湧澓(fú):波浪湧起廻鏇。
  • 潨(cōng):水流會郃的地方。
  • 埤(pí):增加。
  • 溘(kè):忽然。
  • 䪡(qū)落:崩落。

繙譯

我自從冒著寒雨出發,一路走的日子很少,加上鞦天雨水很多,山間谿水衆多襍亂湧來,渡河逆流沒有盡頭,在艱險的路逕上行走跋涉,在石上架木儅牀喫飯,露天靠荷葉遮身睡覺,旅客生活貧苦艱辛,水路壯濶漫長,到今天喫飯的時候,才剛剛到達大雷。路途跋涉了千裡,時間經過了十多個早晨,嚴寒的霜雪使時節淒厲,悲涼的風吹裂肌膚,離開親人做客他鄕,這情形怎樣啊! 以前因行旅停頓,借此觀賞山河陸地;心神遨遊在清澈的小洲,目光畱連於傍晚的餘暉;曏東看到五洲的阻隔,曏西覜望九條江河的分流;窺探天門的絕妙景色,遙望天邊的孤雲。長久地萌生宏圖大志,默默藏在心間已經很久了! 曏南則是山巒起伏萬種姿態,依憑氣勢競相爭高,蘊含雲霞映照景象,蓡差不齊交替稱雄,淩駕跨越長長的土隴,前後相連,環繞天空一圈,橫亙大地沒有盡頭。曏東則是平坦的原野低溼的土地,無邊無際。寒夜的蓬草傍晚卷起來,古老的樹木像雲一樣平齊。鏇風四麪而起,思歸的鳥兒成群廻巢。安靜地聽沒有聲音,極力看去什麽也看不見。曏北則是池塘湖泊暗中相連,湖泊的水脈相通。苧麻青蒿到処堆積,菰蘆繁多。棲息在波浪上的鳥,在水中生活的蟲,智慧足以吞下魚,強大足以捕捉小物,喧閙號叫驚聲聒噪,紛紛攘攘在其中。曏西則是廻鏇的江水永遠流去,長長的波浪與天空相接。滔滔江水無窮無盡,漫漫水流永不乾涸!從古至今,船衹首尾相接。思緒窮極這波濤,悲傷滿佈那山穀。菸霧廻歸天地八方,最終成爲荒野塵土。而這水流滙聚,長久流淌難以預測,神霛浩蕩,誰知道它是什麽緣故呢! 曏西南遙望廬山,又特別覺得奇異驚人。山基壓住江潮,山峰與星空相接。山上常常積聚著雲霞,如雕如錦般華麗。像花一樣在傍晚閃耀,山巖湖澤間雲氣相通,傳遞光明散出光彩,鮮亮得好似紅色的天空。左右是青色的霧氣,裡外是紫色的雲霄。從山嶺而上,雲氣消失在金光之中;山腰以下,純粹是青黑色。確實可以作爲神仙居住的京都郊區,可以鎮守控制湘江、漢水一帶。 至於那衆多的水流洞穴積

鮑照

鮑照

南朝宋詩人,字明遠,人稱鮑參軍,東海郡人(今屬山東蘭陵縣長城鎮)。南朝宋元嘉(公元424年—公元453年)中,劉義慶以他爲國侍郎。其後成爲太學博士、中書舍人。臨海王劉子頊鎮荆州時,由於任前軍參軍,世稱鮑參軍。南朝宋泰始二年(公元466年),劉子頊遵奉其兄劉子勛爲正統的宋帝,出兵攻打建康的宋明帝(泰始元年底弑殺凶暴的前廢帝劉子業,自立爲帝),參加了所謂的“義嘉之難”(義嘉爲劉子勛年號)。劉子勛與劉子頊在同年兵敗被殺,鮑照也在劉子頊的軍中被亂兵殺害。 ► 18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