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雪竇山四首

【其一】 玆山未識名,目挑心頗許。 入戶送眉青,猶溼昨宵雨。 雲南地即山,踐踏等塵土。 江南好山水,殘賸不吾與。 自我海外歸,此石堪共語。 便恐人持去,火急命遊侶。 天教看山來,強顔聊自詡。 【其二】 天風吹海水,屹立作山勢。 浪頭飛碎白,積雪疑幾世。 我嘗觀乎山,起伏有水致。 蜿蜒若沒骨,皺具波濤意。 迺知水與山,思各出其位。 譬如豪傑人,異量美能備。 固哉魯中叟,衹解別仁智。 【其三】 山容太古靜,而中藏瀑佈。 不捨晝夜流,得雨勢更怒。 辛酸亦有淚,貯胸肯傾吐。 略似此山然,外勿改其度。 相契默無言,遠役喜一晤。 微恨多遊蹤,藏焉未爲固。 衷曲莫浪陳,悠悠彼行路。 【其四】 田水頗勝師,寺梅若可妻。 新月似小女,一彎曏人低。 平生寡師法,開逕自出蹊。 擘我妻女去,酷哉此別離。 老飢方敺後,津梁忽已疲。 行邁殊未歇,且拚骨與皮。 下山如相送,青青勢曏西。
拼音
錢鍾書

錢鍾書

錢鍾書(1910年-1998年),江蘇無錫人,原名仰先,字哲良,後改名鍾書,字默存,號槐聚,曾用筆名中書君,中國現代作家、文學研究家,與饒宗頤並稱爲“南饒北錢”。1941年,完成《談藝錄》《寫在人生邊上》的寫作。1947年,長篇小說《圍城》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1958年創作的《宋詩選注》,列入中國古典文學讀本叢書。1972年3月,六十二歲的錢鍾書開始寫作《管錐編》。1976年,由錢鍾書參與翻譯的《毛澤東詩詞》英譯本出版。1982年,創作的《管錐編增訂》出版。 1998年12月19日上午7時38分,錢鍾書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8歲。 錢鍾書享有“文化崑崙”的美譽。他以數學15分,而中英文全優的成績被清華大學外文系破格錄取。他淡泊名利,超凡脫俗,因此不少人都說他“狂”。不過,他的狂妄也和他的才氣一樣出名,錢鍾書的狂狷是一種真性情的自然流露。有德識學養、才情膽略,更有精神風骨。錢鍾書以一種文化批判精神觀照中國與世界。在精熟中國文化和通覽世界文化的基礎上,錢先生在觀察中西文化事物時,總是表現出一種清醒的頭腦和一種深刻的洞察力。他不拒絕任何一種理論學說,也不盲從任何一個權威。他畢生致力於確定中國文學藝術在世界文學藝術宮殿中的適當位置,從而促使中國文學藝術走向世界,加入到世界文學藝術的總的格局中去。爲此,他既深刻地闡發了中國文化精神的深厚意蘊和獨特價值,也恰切地指出了其歷史侷限性和地域侷限性。他既批評中國人由於某些幻覺而對本土文化的妄自尊大,又毫不留情地橫掃了西方人由於無知而以歐美文化爲中心的偏見。錢先生對於推進中外文化的交流、使中國人瞭解西方的學術以及使西方人瞭解中國的文化,起了很好的作用。 ► 16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