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髮賦

· 左思
星星白髮,生於鬢垂。雖非青蠅,穢我光儀。策名觀國,以此見疵。將拔將鑷,好爵是縻。白髮將拔,惄然自訴:稟命不幸,值君年暮。逼迫秋霜,生而皓素。始覽明鏡,惕然見惡。朝生晝拔,何罪之故?子觀橘柚,一暠一曄,貴其素華,匪尚綠葉。願戢子之手,攝子之鑷。 諮爾白髮,觀世之途。靡不追榮,貴華賤枯。赫赫閶闔,藹藹紫廬。弱冠來仕,童髫獻謨。甘羅乘軫,子奇剖符。英英終賈,高論雲衢。拔白就黑。此自在吾。白髮臨欲拔,瞑目號呼:何我之冤,何子之誤!甘羅自以辯惠見稱,不以發黑而名著。賈生自以良才見異,不以烏鬢而後舉。聞之先民,國用老成。二老歸周,周道肅清。四皓佐漢,漢德光明。何必去我,然後要榮? 諮爾白髮,事各有以,爾之所言,非不有理。曩貴耆耄,今薄舊齒。皤皤榮期,皓首田裏。雖有二毛,河清難俟。隨時之變,見嘆孔子。發乃辭盡,誓以固窮。昔臨玉顏,今從飛蓬。髮膚至暱,尚不克終。聊用擬辭,比之國風。
拼音

譯文

星星點點白髮,從兩鬢生起。雖然不是黑蒼蠅,但也有損儀容。出仕做官,因此被人恥笑。我將用鑷子將它拔除,只爲富貴俸祿。白髮將被拔除,憂傷自訴:“生當不幸,正遇先生年暮。像樹葉被秋霜逼迫,生下來我就潔白如素。一照明鏡,悚然被人厭惡。晨生暮除,犯了何罪的緣故?您看看橘子柚子,它們肉白光潔。人們看重它們的潔白,並不崇尚它們的綠葉。希望您高擡貴手,放下鑷子。 告訴你呀白髮,看看現在的社會仕途;誰不追求富貴榮華?大家都看重繁華,輕賤萎枯。人人嚮往赫赫宮殿,光宗耀祖。年輕人做高官,爭相獻上計謀。秦國甘羅十二乘車出仕趙國,齊國子奇十八受命治理阿地;漢朝的終軍和賈誼,年少才高,著稱於朝。我要以他們爲楷模,拔去白髮,留下青絲:這,全由我做主!白髮將被拔除,閉目大哭:“我多麼冤枉呀,您又多麼糊塗!甘羅因爲智慧善辯被人推重,不因青絲滿頭而出名;賈生因爲優異才幹受到超常禮遇,不因烏髮才被拔擢。我聽先民說過,治國需用老成之人。伯夷叔齊歸順周朝,周朝政治清明,商山四皓輔佐漢朝,漢朝政治光明。您又何必拔除我,然後才求取俸祿?” 告訴你呀白髮,凡事都有緣由!你的話,並非沒有道理!過去看重老成持重之人,但現在輕賤年老人!白髮蒼蒼的榮期,只有歸隱田裏!雖然白髮剛露頭,但等到黃河變清,該等到什麼時候?孔子曾經感嘆:要與時俱進,隨波逐流!白髮詞窮,只有發誓固守貧窮。過去裝飾朱顏,現在只能首如飛蓬!感嘆身體髮膚,也不能自始自終。聊借寓言文字,來諷刺現今世俗!

注釋

星星:頭髮花白的樣子。 鬢(bìn)垂:鬢角。 青蠅:蒼蠅。 光儀:光彩的儀表。 策名:朝廷的簡策命以官爵,指出仕。 觀國:觀察國情,引申爲從政。 爵:官爵。 縻(mí):牽繫。 惄然:憂思的樣子。 稟命:受於天的命運。 惕(tì)然:戒懼的樣子。 見惡:被討厭。 暠(hào):白色。 素華:白色的花。 匪:非。 尚:崇尚,看重。 戢(jí):斂,停止。 攝子之鑷:收起你的鑷子。 諮:詢問、商議。 閶(chāng)闔:皇宮的門或京都的正門。 藹藹:人衆多而有威儀的樣子。 紫廬:紫宮,即皇宮。 弱冠:二十歲。古時男子二十歲行冠禮。行冠禮後的一段時間中稱爲弱冠。 童髫(tiáo):童年。髫,古時兒童下垂的頭髮。 甘羅:人名。戰國時楚國人,十二歲事秦相呂不韋,自請出使趙國,迫趙王割五城給秦,拜爲上卿。 乘軫(zhěn):指乘車使趙。軫,車。 子奇:人名。春秋時齊人,十六歲時奉命治理阿地,阿大治。 剖符:古代國君分封諸候功臣時以竹符爲信證,剖分爲二,君臣各執其一。 終:指漢代的終軍。 賈:指漢代的賈誼。 雲衢(qú):雲中的道路。比喻朝廷。 二老:指伯夷、叔齊。《史記·周本記》:“伯夷叔齊在孤竹,聞西伯善養老,盍往歸之。”此後太顛、閎夭、散宜生、鬻子、辛甲大夫之徒皆往歸之。故下句說“周道肅清”。 四皓:指秦末隱居在商山的四位白髮老人:東園公、綺裏季、甪里先生、夏黃公。漢高祖聞其名請之,不至。後來漢高祖打算廢太子而另立,張良出主意讓太子禮賢下士請這四位老人至,常在太子左右,高祖知太子羽翼已成,遂去廢太子之打算。 要:通“邀”,求取。 以:因由,緣故。 曩(nǎng):以往。 耆耋(qídié):指高壽人。古時六十歲爲耆,八十歲爲耋。 舊齒:指老年人。 皤皤(pó):老人頭髮通白的樣子。 榮期:榮啓期。春秋時隱士。孔子游泰山,見其鹿裘帶索,鼓琴而歌。 二毛:頭髮黑白夾雜的人,指老年人。 河清:黃河之水變清。相傳黃河水每千年變清一次,這時會有聖人出現,天下大治。 隨時之變:《易經·隨卦》《彖》曰:“隨時之義大矣哉。”相傳《彖》爲孔子所作。 固窮:安守貧困。 臨:居高面低。 玉顏:美好的面貌。 從飛蓬:同飛蓬同類。飛蓬,沙漠上隨風而滾動飄飛的一種草。 克終:能有始有終。克,能。 國風:《詩經》的一部分,共有詩一百六十首,基本上爲各地民歌。

《白髮賦》是西晉詩人左思創作的一篇賦。這篇賦帶有明顯的寓言性質,它假託“白髮”與其主人的對話來構成全篇,抒發了懷才不遇的憤懣,對不重真才實學、只看外表的社會現實進行了揭露和抨擊。這篇賦語言樸素,寓言深刻,託諷味長,形式別具一格。

賞析

這是受民間俗賦影響而創作的一篇帶有寓言性質的小賦,用對話的形式表現,基本爲四言,語言較詼諧。這些都同敦煌莫高窟發現的唐代俗賦及西漢末年的《神烏賦》相近。左思用俗賦的形式也反映出其思想上接近下層社會,對民間文藝抱着一種欣賞的態度。 這篇賦表面上的意思比較好理解:當世用年輕之士,年長者無用,作者對此有怨,用了曲折表現的手法,借白髮之言說出。但這還不是本篇要揭示的實質問題。賦中說:“賈生自以良才見異”,“四皓佐漢,漢德光明。”無論年少、年老,都應以德、才作爲錄用升遷的標準。所以賦的後一部分說:“曩貴耆耄,今薄舊齒……雖有二毛,河清難俟。”這與趙壹《刺世疾邪賦》中所說“河清不可俟,人命不可延。順風激靡草,富貴者稱賢”的意思一致。左思生活的時代門閥制度森嚴,政治腐敗,左思出身寒門,故一直受壓抑而不得展其懷抱。“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是當時的普遍狀況。所以這篇看來詼諧的遊戲之筆,實是基於作者辛酸經歷之上的憤慨之作,只是表現得含蓄隱晦,鑑於種種原因,不便明言罷了。 這篇小賦語言樸素,行文幽默,形式別具一格,乃是在六朝抒情短賦中別具一格的作品。

左思

左思,字太沖,齊國臨淄(今山東淄博)人,西晉詩人。左思家世儒學,出生寒微。其父左熹,字彥雍,起於小吏,曾任武帝朝殿中侍御史、太原相、弋陽太守等。少時曾學書法鼓琴,皆不成,後來由於父親的激勵,乃發憤勤學。左思貌醜口訥,不好交遊,但辭藻壯麗,曾用一年時間寫成《齊都賦》(全文已佚,若干佚文散見《水經注》及《太平御覽》)。泰始八年(272年)前後,因其妹左棻被選入宮,舉家遷居洛陽,曾任祕書郎。元康年間,左思參與當時文人集團“二十四友”之遊,併爲賈謐講《漢書》。元康末年,賈謐被誅,左思退居宜春裏,專意典籍。後齊王召爲記室督,他辭疾不就。太安二年(303年),河間王司馬顒部將張方進攻洛陽,左思移居冀州,數年後病逝。有《左太沖集》。 ► 19篇诗文

左思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