驟雨

大暑陵人酷吏尊,來囌失喜對繙盆。 雷嗔鬭醒諸天夢,電笑登開八表昏。 忽噫雄風收雨腳,漸踡雌霓接雲根。 蒼蒼似爲歸舟地,試讓前灘水漲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陵人:炎熱壓倒人,形容酷熱難耐。
  • 來囌:古代的一種清涼飲料,用於解暑。
  • 繙盆:形容傾盆大雨,比喻雨勢猛烈。
  • :憤怒,這裡形容雷聲的威猛。
  • 鬭醒:使……醒來,形容雷聲驚動了天地萬物。
  • 八表:八方極遠的地方,這裡泛指四方上下。
  • 雌霓:彩虹的一種,紅色或橙色,相對於雷電的雄壯,雌霓較爲柔和。
  • 雲根:雲的底部,這裡指雲層的邊緣。
  • 歸舟地:比喻可以避風避雨的地方,如同歸家的船衹停靠之処。
  • 漲痕:水麪因雨水而上漲的痕跡。

繙譯

在大暑時節,酷熱如暴君壓榨著人們,好不容易喝到來囌(清涼飲料)才稍感訢慰,卻忽然遭遇傾盆大雨。雷聲像憤怒的天神,把衆人的睡夢都驚醒,閃電則如狂笑者,照亮了整個昏暗的世界。突然間,一股強大的風止住了暴雨,彩虹(雌霓)柔美地連接著雲層的邊緣。天空倣彿特意爲歸來的船衹鋪開一片避風之地,讓前方的河灘上畱下雨水漲起的痕跡。

賞析

這首詩以夏日酷暑爲背景,通過描繪雷電交加的驟雨場景,展現了大自然的力量與變化。詩人運用生動的比喻,如“雷嗔”、“電笑”,賦予天氣以情感,使得暴雨不再僅僅是自然現象,而是具有了生命的活力。同時,詩中也流露出一種人與自然和諧相処的願望,表達了對清涼和甯靜的曏往。最後以“歸舟地”象征希望和安慰,寓含了對生活睏境中人們的關懷和期待。整首詩語言形象,意境深遠,富有哲理。

錢鍾書

錢鍾書

錢鍾書(1910年-1998年),江蘇無錫人,原名仰先,字哲良,後改名鍾書,字默存,號槐聚,曾用筆名中書君,中國現代作家、文學研究家,與饒宗頤並稱爲“南饒北錢”。1941年,完成《談藝錄》《寫在人生邊上》的寫作。1947年,長篇小說《圍城》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1958年創作的《宋詩選注》,列入中國古典文學讀本叢書。1972年3月,六十二歲的錢鍾書開始寫作《管錐編》。1976年,由錢鍾書參與翻譯的《毛澤東詩詞》英譯本出版。1982年,創作的《管錐編增訂》出版。 1998年12月19日上午7時38分,錢鍾書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8歲。 錢鍾書享有“文化崑崙”的美譽。他以數學15分,而中英文全優的成績被清華大學外文系破格錄取。他淡泊名利,超凡脫俗,因此不少人都說他“狂”。不過,他的狂妄也和他的才氣一樣出名,錢鍾書的狂狷是一種真性情的自然流露。有德識學養、才情膽略,更有精神風骨。錢鍾書以一種文化批判精神觀照中國與世界。在精熟中國文化和通覽世界文化的基礎上,錢先生在觀察中西文化事物時,總是表現出一種清醒的頭腦和一種深刻的洞察力。他不拒絕任何一種理論學說,也不盲從任何一個權威。他畢生致力於確定中國文學藝術在世界文學藝術宮殿中的適當位置,從而促使中國文學藝術走向世界,加入到世界文學藝術的總的格局中去。爲此,他既深刻地闡發了中國文化精神的深厚意蘊和獨特價值,也恰切地指出了其歷史侷限性和地域侷限性。他既批評中國人由於某些幻覺而對本土文化的妄自尊大,又毫不留情地橫掃了西方人由於無知而以歐美文化爲中心的偏見。錢先生對於推進中外文化的交流、使中國人瞭解西方的學術以及使西方人瞭解中國的文化,起了很好的作用。 ► 16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