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盛孝章書

· 孔融
歳月不居,時節如流。五十之年,忽焉已至,公爲始滿,融又過二。海內知識,零落殆盡,惟有會稽盛孝章尚存。其人困於孫氏,妻孥湮沒,單孑獨立,孤危愁苦。若使憂能傷人,此子不得永年矣!《春秋》傳曰:「諸侯有相滅亡者,桓公不能救,則桓公恥之。」今孝章實丈夫之雄也,天下談士,依以揚聲,而身不免於幽縶,命不期於旦夕。吾祖不當復論損益之友,而朱穆所以絶交也。公誠能馳一介之使,加咫尺之書,則孝章可致,友道可弘矣。 今之少年,喜謗前輩,或能譏評孝章。孝章要爲有天下大名,九牧之人,所共稱嘆。燕君市駿馬之骨,非欲以騁道里,乃當以招絶足也。惟公匡復漢室,宗社將絶,又能正之。正之術,實須得賢。珠玉無脛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況賢者之有足乎?昭王築臺以尊郭隗,隗雖小才而逢大遇,竟能發明主之至心,故樂毅自魏往,劇辛自趙往,鄒衍自齊往。向使郭隗倒懸而王不解,臨難而王不拯,則士亦將髙翔遠引,莫有北首燕路者矣。凡所稱引,自公所知,而復有云者,欲公崇篤斯義。因表不悉。
拼音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盛孝章:名憲,字孝章。
  • 歲月不居:居,停留。
  • 妻孥(nú):妻子和子女。
  • 幽縶(zhí):囚禁。縶,拘禁。
  • 損益之友:語本《論語·季氏》,指能直言規過的朋友。
  • 咫尺之書:書信。咫尺,比喻距離很近。
  • 九牧:指九州。
  • 匡復漢室:指挽救漢朝。
  • 宗社:宗廟和社稷,指代國家。
  • 脛(jìng):小腿。
  • 郭隗(wěi):戰國時燕國大臣。

翻譯

時光不會停留,節令如流水般消逝。五十歲的年紀,很快就會來到,您剛滿五十,而我又過了兩歲。四海之內的相識,差不多都凋零盡了,只有會稽的盛孝章還活着。他被孫氏困擾,妻子兒女都已埋沒,孤獨無依地獨立着,處於孤苦危險和愁苦之中。要是憂愁能傷人,這個人物就不能長壽了啊!《春秋公羊傳》上說:「諸侯中如果有互相攻滅的,齊桓公不能救援,那麼齊桓公就引以爲恥。」現在孝章確實是大丈夫中的豪傑,天下的善談之士,依靠他來傳揚名聲,可他自己卻不免被囚禁,生命朝不保夕。我的祖先孔子不應該再論說能直言規過的朋友了,這和朱穆寫《絕交論》是一樣的啊。您如果真能派遣一個使者,再送上一封信,那麼孝章就可以被招來,交友之道也可以得到弘揚了。 當今的年輕人,喜歡誹謗前輩,也許有人會嘲笑議論孝章。但孝章確實是享有天下大名的人,是全天下的人共同稱讚歎服的。燕國國君購買駿馬的骨頭,不是想用來在道路上奔馳,而是想通過它招來千里馬。只有您能挽救漢朝,當國家將要滅亡時又能使它得以延續。延續國家的辦法,實在是必須獲得賢才。珠玉沒有腳卻能自己到來,是因爲人們喜歡它,何況賢才是有腳可以主動走來的呢!從前昭王築起高臺來尊崇郭隗,郭隗雖然是個才能並不高的人卻遇上了很好的機遇,最終能表明昭王最誠摯的心,所以樂毅從魏國前往,劇辛從趙國前往,鄒衍從齊國前往。假如當初郭隗處於倒懸的困境而昭王不援救,面臨災難而昭王不救助,那麼士人們也將高飛遠走,沒有人會嚮往燕國的道路了。所有我所引用的這些事例,都是您所知道的,而我之所以再次說到這些,是希望您能推崇並深信這個道理。因此給您寫信而不能詳盡地表達心意。

賞析

這篇文章是孔融寫給曹操請求營救盛孝章的信。作者開篇感慨時光飛逝,引出盛孝章的艱難處境和他的重要性。接着以歷史典故和事例闡述救助賢才的意義,強調盛孝章的價值和他被困的不公正。文中多處引用典故,如齊桓公、郭隗等,增強了說服力和感染力。全文情理交融,既表達了對朋友的關切和對賢才的愛惜,也體現了孔融對曹操匡復漢室的期望。語言簡練且富有文采。

孔融

孔融

東漢魯國人,字文舉。孔子二十世孫。性好學,有異才。初闢司徒楊賜府,大將軍何進舉高第,爲侍御史。后辟司空掾,拜北軍中候,遷虎賁中郎將。以忤董卓,轉議郎。獻帝時爲北海相,立學校,表儒術,薦賢良。歷少府、太中大夫,名重天下。自負才氣,對曹操多侮慢之辭,曾被免官,終與操積怨,構陷成罪,爲操所殺。文辭有名於世,爲“建安七子”之一。有《孔北海集》。 ► 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