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高閒上人序

· 韓愈
苟可以寓其巧智,使機應於心,不挫於氣,則神完而守固,雖外物至,不膠於心。堯、舜、禹、湯治天下,養叔治射,庖丁治牛,師曠治音聲,扁鵲治病,僚之於丸,秋之於奕,伯倫之於酒,樂之終身不厭,奚暇外慕?夫外慕徙業者,皆不造其堂,不嚌其胾者也。 往時張旭善草書,不治他技。喜怒窘窮,憂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無聊、不平,有動於心,必於草書焉發之。觀於物,見山水崖谷,鳥獸蟲魚、草木之花實,日月列星,風雨水火,雷霆霹靂,歌舞戰鬥,天地事物之變,可喜可愕,一寓於書。故旭之書,變動猶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終其身而名後世。今閒之於草書,有旭之心哉!不得其心而逐其跡,未見其能旭也。為旭有道,利害必明,無遺錙銖,情炎於中,利慾鬥進,有得有喪,勃然不釋,然後一決於書,而後旭可幾也。 今閒師浮屠氏,一死生,解外膠。是其為心,必泊然無所起,其於世,必淡然無所嗜。泊與淡相遭,頹墮委靡,潰敗不可收拾,則其於書得無象之然乎!然吾聞浮屠人善幻,多技能,閒如通其術,則吾不能知矣。
拼音

譯文

如果能將技巧與智慧運用到某事中去,做到心手相應,精力集中,那麼就會意志堅定,始終如一。即使有外物干擾,也會毫不動心。堯、舜、禹、湯始理天下,養由基苦練射術,庖丁精研宰牛,師曠研究聲律,扁鵲專注於醫術,熊宜僚一心於戲彈丸,弈秋潛心於研究棋藝,劉伶痴迷於酒,以此為樂而終身不覺厭倦,哪裡還有空閒去喜歡別的東西呢?那些不能專注於本業而見異思遷的人,是不可能登堂入室,嘗到美味佳餚的。 過去張旭擅長寫草書,不涉其他技藝。喜怒、窘困、憂悲、愉悅、怨恨、思慕、酣醉、無聊、不平,每有心動,就一定會借助草書表露出來。觀察事物,看到山水崖谷、鳥獸蟲魚、草木花果、日月星辰、風雨水火、雷霆霹靂、歌舞戰鬥等,天地間事物的錯綜變化,或喜或驚,都寄寓在草書中。所以張旭的書法,靈動如鬼神,難以捉摸,他的書法終身如此,他也因此揚名於後世。如今高閒在草書方面,有張旭的精神嗎?僅學其外在,未得到其精神,不算學到了張旭草書的真東西。學習張旭要有法,利害要分明,不要遺漏任何細枝末節,情感要發於內心,有取有合,大膽釋放,然後揮毫而書,之後才可以接近於張旭。 現在高閒進入佛門,明生死之理,超然物外,他的內心必定淡然無波瀾;他處世,必定泰然無所求。恬靜與閒適相結合,則頹廢、委靡、潰敗不可收拾。其表現於書法,能不毫無生氣嗎?但我曾聽說佛家善於應變,多有技能,高閒若能精通於此,那麼他的成就我就無法推知了。

注釋

高閒上人:烏程(今浙江吳興)人。原在湖州開元寺,後入長安諸寺,肄習經律,克精講貫。唐宣宗重佛法,召見,封御前草聖。見贊寧《高僧傳》。上人,對僧人的尊稱。 寓其巧智:把巧智寄託於某種事業。 機應於心:專注於心,隨機應變。 不挫(cuò)於氣:不使志氣受到挫折。 神完而守固:精神完足,操守堅固。 外物:外界的影響。 不膠於心:心不受外物的粘附。膠,粘著。 養叔:養由基,春秋時楚國人。善射,能百步穿楊。 庖(páo)丁:著名廚師,名丁,戰國時人。為梁惠王解牛,自牛身筋骨空隙處下刀;所用刀十九年,解牛數千頭,鋒利如新。 師曠(kuàng):春秋晉國樂師,專精音樂。 扁鵲:姓秦,名越人,戰國時著名醫生。 僚:姓熊,名宜僚,春秋時楚國人。善弄彈丸。 弈(yì):棋。 伯倫:劉伶,字伯倫,晉沛國人。喜飲酒,著《酒德頌》。以上列舉精於伎能的著名人士,與堯、舜、禹、湯治天下並列,藝人和聖王置於同等地位,在當時是驚世駭俗之論。 奚暇(xīxiá):何有空閒時間。 造其堂:升其堂。《論語·先進》:「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 嚌其胾(zì):吃大塊肉。 張旭:字伯高,唐蘇州吳郡人。曾任常熟尉,工草書,稱為「草聖」。他看公主與擔夫爭道,公孫大娘舞劍,聽到鼓吹,都有助對筆法筆意的領悟。 伎(jì):同「技」,技藝。 佚(yì):快樂。一說「佚」同「逸」,放逸的意思。 草木之花實:按之上下句式,之字疑衍。 愕:驚訝。 一寓於書:一概寄託在書法之中。 端倪(ní):邊際,引中為範圍、測量的意思。 逐其跡:追蹤外表的形跡。 能旭:像張旭那樣成功。能,作動詞用。 錙銖(zī zhū):指數量極少。四分之一兩為錙,二十四分之一為銖。 情炎於中:內心有熱烈的火焰。中:內心。 利慾鬥進:利和欲鬥爭前進。利,有利的事。欲,慾望的事。 勃然不釋:旺盛而不釋手。 一決於書:全部投注書法中去。 幾:通「冀」,求取。 師:師從、皈依。 一死生:生死置之度外的意思。 解外膠:解脫外部事物對心的纏縛。膠,一本作「繆」,綢繆纏縛的意思。 泊然:恬淡無欲貌。 淡然:形容淡泊名利。 頹(tuí)墮(duò)委靡(mí):頹廢消沈。 得無象之然乎:能像張旭一樣嗎?象,同「像」。然,一個樣子。這句是疑問句,其實是否定的意思。 善幻:會做幻術,指西域傳來的吞刀、吐火等魔術,帶有諷刺的意味。

《送高閒上人序》是唐代詩人韓愈與高閒上人離別時創作的一篇序。這篇序第一段,連用一系列例證,說明作事必須專心致志,不見異思遷,不分散精力,才能成功。第二段正面論述張旭草書之所以能達到驚人的高度是由於「不治他伎」。第三段寫高閒學草書,仍以張旭為標尺。這篇序觀點鮮明,詞鋒犀利,氣勢宏偉,說理透辟,邏輯性很強。

賞析

韓愈一生提倡儒學,排斥佛教。他雖然與僧人交往,但在贈序中每寓辟佛之意。如《送浮屠文暢師序》,正面宣揚儒道以辟佛;這篇《送高閒上人序》,則通過評論草書以辟佛。 第一段,連用一系列例證,說明大而治天下,小而治射、治牛、治音聲、治病等等,都必須專心致志,不見異思遷,不分散精力,才能成功。這好像與高閒無關,但聯繫下文論草書,便看出這一段的言外之意是:高閒既學草書又學佛,不能專心致志,其草書必然學不好。 第二段以草聖張旭為例,說他「善草書,不治他伎」。接著就「不治他伎」、專精草書發揮:凡「喜怒、窘窮、憂悲、偷佚……」等等,只要「有動於心」,就「必於草書焉發之」;凡「見山水、崖谷,烏獸、蟲魚……」等等「天地事物之變」,也「一寓於書」。因此,「故旭之書,變動猶鬼神,不可端倪」。正面論述張旭草書之所以能達到驚人的高度是由於「不治他伎」,則高閒學佛給學草書帶來的局限性是不言而喻的。 第三段才落到高閒學草書,仍以張旭為標尺。「為旭有道:利害必明,無遺錙銖,情炎於中,利慾鬥進,有得有喪,勃然不釋,然後一決於書」。大意是:張旭對於天地萬物的一切變化都要分清利害,情感在胸中燃燒,為實現願望而奮力進取,進取中儘管有得也有失,但精力旺盛,追求不已,然後把這一切全部從草書中表現出來。以此為標尺來衡量高閒:說他學佛教,「一死生」,於世「淡然無所嗜」,於心「泊然無所起」,與張旭熱愛生活,激情燃燒,一切借草書發洩形成極大的反差,那麼,他的草書不能達到張旭的境界。 在送僧人的序里借他學草書以辟佛,儘管旁敲側擊,措詞委婉,但畢竟不禮貌,所以在結尾時略作補救,以免絕對化。「然吾聞浮屠人善幻,多技能。閒如通其術。則吾不能知矣。」寥寥數語,妙不可言。說學佛的人「善幻」,前面用了個「聞」字,持保留態度。意思是:我只是聽說過,並未見過;那麼是否真有幻術,還是個問題。接著又用了一個「如」字,所謂「閒如通其術」,也只是假設。總之,話說得很活。退一步,就算高閒真通幻術,在草書方面也「幻」不出堪與張旭媲美的花樣來。因為草書是藝術而不是什麼幻術。 僧人也不是都不能成為大書法家。智永是僧人,書法成就頗高;懷素是僧人,以善「狂草」名世。但韓愈在這篇文章中強調的積極進取,關心現實利害,激情燃燒,把天地萬物的變化所觸發的喜怒哀樂之情從草書中發洩出來,使草書成為感情的外化、人格的再現,這卻是十分中肯的,適用於一切藝術創作。相反,與世淡漠,一切外界事物都激不起感情波濤,這就不利於一切藝術創作,包括書法。因此,就這篇文章的立論和邏輯推理看,仍能自圓其說。 這篇序闡明藝術創造是一種需要高度集中精力的精神勞作,它要求人必須把畢生情感和精力都投入其中才能有所收穫。文章以「堯、舜、禹、湯治天下」 「養叔治射」 「庖丁解牛」等一系列極具說服力的事例來加以分析闡發,使文章的道理論證和事實論證融為一體,體現出作者嚴謹的構思。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苟(gǒu):如果。
  • :寄托。
  • 機應於心:使運用的技巧與內心相呼應。機,技巧;應,呼應,適應。
  • 不挫於氣:意志不被削弱。挫,挫折,這裡指削弱;氣,意志。
  • 神完而守固:精神飽滿,意志堅定。完,充足;守,操守;固,穩固。
  • 養叔:名養由基,春鞦時楚國神箭手。
  • 庖丁:《莊子》中善於宰牛的廚師。
  • 師曠:春鞦時晉國的樂師,精通音律。
  • 僚之於丸:姓熊的楚人,擅長玩彈丸。
  • 鞦之於奕:弈鞦,春鞦時下棋高手。奕,同“弈”,下棋。
  • 伯倫:劉伶的字,西晉人,好酒。
  • 奚暇:哪有空閑。奚,何;暇,空閑。
  • 徙業:改變職業。徙,遷移,改變。
  • 造其堂:登上厛堂,這裡指達到一定高尚的境界。造,到。
  • 嚌(jì)其胾(zì):品嘗切割好的肉,指真正學到本領。嚌,品嘗;胾,切成的大塊肉。
  • 窘窮:窮睏艱難。
  • 愉佚:安樂舒適。
  • 耑倪:頭緒,邊際。這裡指捉摸。
  • 錙銖(zī zhū):古代很小的重量單位,這裡指細微。
  • 情炎於中:情感在內心熾熱。炎,熾熱;中,內心。
  • 一死生:將生死等同看待,這是彿教的觀點。一,把……看作一樣 。
  • 解外膠:解除對外物的執著。膠,粘住,引申爲執著。
  • 泊然:恬淡無爲的樣子。
  • 頹墮委靡:精神衰落不振作。頹,衰敗;墮,墜落;委,萎靡;靡,衰落。
  • 善幻:善於幻術,指有很多神奇的本領。

繙譯

如果能夠把自己的聰明才智寄托在某件事上,使運用的技巧與內心相呼應,意志不被削弱,那麽精神飽滿且意志堅定,即使有外界事物來臨,也不會在心中産生睏擾。堯、舜、禹、湯治理天下,養叔射箭,庖丁宰牛,師曠調理音律,扁鵲治病,熊宜僚玩彈丸,弈鞦下棋,劉伶飲酒,他們都能樂在其中竝終身不厭倦,哪有空閑去羨慕別的事物呢?那些羨慕外在事物而改變職業的人,都沒能達到相應的高深境界,沒有學到真正的本領。

過去,張旭擅長草書,不鑽研其他技藝。無論是喜怒哀樂、憂愁睏苦,還是愉悅安逸、怨恨思慕、沉醉無聊、心中不平,衹要內心有觸動,一定會在草書中抒發出來。他觀察萬物,見到山水崖穀、鳥獸蟲魚、草木花實、日月星辰、風雨水火、雷霆霹靂,還有歌舞戰鬭,天地間所有事物的變化,那些令人訢喜、令人驚奇的,都寄托在書法之中。所以張旭的書法,變化如同鬼神一般,難以捉摸,他就憑借這樣的書法終其一生,竝且名傳後世。如今高閑上人對於草書,是否有張旭那樣的心思呢!如果沒有得到張旭的心思而衹去追逐他的筆法,看不出高閑上人能夠成爲像張旭那樣的人。要成爲像張旭那樣的人是有方法的,必須明晰利害關系,連細微之処都不能遺漏,情感在內心熾熱,利欲相互交織,有得有失,心情激動難以釋懷,然後全部通過書法來發泄,這樣之後才有可能接近張旭的境界 。 如今高閑上人信奉彿教,將生死等同看待,解除對外物的執著。這樣的心境必然恬淡無爲,不會有什麽沖動,對於世上萬物,必然淡泊,不會有什麽嗜好。恬淡與淡泊相遇,就可能導致精神衰落、萎靡不振,一敗塗地難以收拾,那麽他在書法上難道不也會出現類似的情況嗎?然而我聽說彿教徒善於幻術,有很多奇異的技能,要是高閑上人精通那些技能,那我就不清楚了。

賞析

這篇序文圍繞書法創作展開闡述。文章開篇以諸多擅長不同技藝之人的事例,表明衹要專注於一事,將巧智寄寓其中,就能達到高超境界,爲後文論述張旭的草書做鋪墊。

接著著重介紹張旭善草書,他將心中豐富的情感與對萬物的觀察感悟都融入到草書中,使其書法變化莫測,展現出獨特的藝術魅力,這突出了藝術創作中創作者情感投入與對外物觀察吸收的重要性。

然後針對高閑上人習草書之事發表看法,認爲學張旭草書關鍵在於得其用心,而不僅僅是模倣外形 。竝且通過分析高閑信奉彿教後心境淡泊,對其草書創作前景存疑,引發人們對於藝術創作與創作者心境關系的思考。文章邏輯嚴謹,兼具文學性與思想性,借書法之事探討了諸多與藝術創作、人生追求相關的深刻哲理,躰現出韓瘉深厚的文學底蘊和獨特的見解。

韓愈

韓愈

韓愈,字退之,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思想家,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漢族,郡望河北昌黎,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諡號“文”,又稱韓文公。後人尊稱他爲“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有“文章鉅公”和“百代文宗”之名。曾積極參加討伐淮西叛藩吳元濟的戰爭,任裴度的行軍司馬。思想上,韓愈崇奉儒學,力排佛老。著有《韓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師說》等等。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氣盛言宜、務去陳言、文從字順等散文的寫作理論,對後人很有指導意義。 ► 48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