覽海賦

· 班彪
餘有事於淮浦,覽滄海之茫茫。悟仲尼之乘桴,聊從容而遂行。馳鴻瀨以縹鶩,翼飛風而回翔。顧百川之分流,煥爛漫以成章。風波薄其裔裔,貌浩浩以湯湯。指日月以爲表,索方瀛與壺樑。曜金璆以爲闕,次玉石而爲堂。蓂芝列於階路,涌醴漸於中唐。朱紫彩爛,明珠夜光。松喬坐於東序,王母處於西箱。命韓衆與岐伯,講神篇而校靈章。 願結旅而白話,因離世而高遊。騁飛龍之驂駕,歷八極而迥周。遂竦節而響應,忽輕舉以神浮。遵霓霧之掩蕩,登雲途以凌厲。乘虛風而體景,超太清以增逝。麾天閽以啓路,闢閶闔而望餘。通王謁於紫宮,拜太一而受符。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譯文

我有事經過淮河的入海口,看到茫茫的大海。這時我就想起當年孔子說的“道不行,乘桴浮於海”這句話,於是就慢悠悠地向前走。看到急速的洪浪如同飄飛的野鴨,浪花彷彿託着風兒衝過來又捲回去。再回頭看看許許多多的河流各自流向大海,它們波光閃閃,分佈在大地上,形成二千多美麗的圖案。風吹着波浪,波濤涌起,向遠望去,是一望無邊的洶涌波濤。於是把日月作爲計算方位時辰的標識,尋找仙人們所居的方壺、瀛洲和壺樑三山。只見有亮閃閃的金和玉製成的闕,還有用一塊塊玉石砌成的大堂。堂前臺階和通道兩旁長着莫草和靈芝,甜美的泉水從地下涌出,漲滿了池塘。島上開滿了鮮花,紅的,紫的,色彩斑斕,海灘邊有明珠和夜光珠。仙人赤松子和王子喬坐在大堂的東廂房,西王母待在西廂房。請韓衆和岐伯講解仙書,校對仙籍。 希望能和他們結交而使自己有所寄託,乘這個機會離開塵世而到遠方飄遊。用三條飛龍來拉車,一直跑遍八方最邊遠的地方。於是手執着符節迅速追隨衆仙人,匆匆地輕身飛昇起來,神魄浮游在空中。沿着瀰漫的雲霧,走在雲中路上而高飛。乘着空中的風才領悟到天地的景色,於是越過天空,高高地飛離而去。一邊開路一邊飛向天帝的守門者,他打開天門望着我。隨後再通過紫微宮中天帝的傳令官,拜見太一天帝,接受了太一神贈送的命符。

注釋

淮浦:指臨淮郡,治所在今江蘇徐州。 仲尼:孔子的字。 乘桴(fú):《論語·公冶長》:“子曰:道不行,乘桴浮於海。”桴,竹木小筏。 鴻:大。 瀨(lài):湍急之水。 薄:迫。 湯(shāng)湯:大水急流貌。 方、瀛(yíng)、壺樑:都是傳說海中仙山名。 璆(qiú):美玉。 闕(quē):城樓。 蓂(míng):傳說中瑞草名。 醴(lǐ):甘甜的泉水。 松喬:赤松子與王子喬,傳說中仙人名。 序:堂間的東西牆。 王母:西王母。 箱:通“廂”,正廳兩旁的房室。 韓衆:傳說中他人。 岐伯:傳說中黃帝時名醫。 校:教。 靈草:此指仙草之妙用。 掩蕩:掩蔽飄蕩。 凌厲:勇往直前。 體景:度過時光。景,日光。 太清:天空。 麾(huī):指揮。 天閽(hūn):天帝的守門者。 闢:開。 閶闔(chāng hé):天門。 紫宮:天帝的居室。 太一:道的別稱。

賞析

此賦分兩段,前寫大海,後抒情志。寫大海分作三層。首四句爲第一層,觀海悟理。作者由目見大海浩渺博大的氣象,領悟人生處世之道。這個道理,作者沒有明說,而是借用孔子乘舟浮海的典故,深沉地作了表達。儒家創始人孔子以仁義治天下的主張不被時君採用,因而產生了同子路浮海避世的思想。開篇以觀大海來領悟孔子的人生抉擇,突出了大海的審美價值,顯示了大海無窮的魅力,爲下文寫景抒情作了必要的鋪墊。接着六句爲第二層作者猶如一位高等的畫家,簡筆勾勒出大海瑰麗博大的形象,再現了大海形成的全過程,氣勢宏闊,氣象萬千:百川分流,同歸大海,四處漫延,縱橫成彩;風波激盪,飛瀉而逝,浩浩彰蕩,渺茫無際。之後十二句爲第三層這一層巧構幻境,側面烘托,在作者的筆下,大海不再是可惡可咒的魔窟,也不是可望不可及的蜃樓,而是人生期求的理想境地,那裏有方丈,瀛洲,壺樑等仙山羣立,金闕玉堂,燦爛輝煌,香草鋪路,甘泉流淌,珠光寶璧,鮮麗奪目。仙人赤松子、王子喬往來其間,神人西王母居住其中,仙人侍從,神藥延壽。又冠以“馳鴻瀨以漂鶩,翼飛風而迢翔”的親身經歷,使幻境具有真切可至之感。後段抒寫超脫人世的理想追求。賦文由幻境寫景,巧妙地過渡到以幻境寫情,展開了超脫社會的神遊:駕飛龍,乘雲霧,遊八極,至太空,命天閽,通紫宮。這同漢代抒情賦一樣,虛構幻境的美好,以象徵對自由人生的渴求。但此賦與借景抒情的作品不同,它是在大海神奇瑰偉的魅力感召下,自然地流露對理想境界的追求,抒情仍然是扣住讚美大海的主題。 全賦由實境至幻境,想象瑰麗,在不動聲色中抒情言志。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淮浦:淮水邊。
  • 桴(fú):小筏子。「仲尼之乘桴」出自《論語》,孔子曾說「道不行,乘桴浮於海」 。
  • 鴻瀨(lài):洪水奔流形成的急流。
  • 縹鶩(piāo wù):像輕煙一樣疾飛。
  • 翼飛風:憑藉着風勢飛翔。
  • 裔裔:水流輕快的樣子。
  • 浩浩湯湯(shāng shāng):水勢壯闊浩大的樣子。
  • 方瀛(yíng)與壺梁:方瀛、壺梁都是傳說中的仙山,瀛洲、方丈、壺梁爲海上三神山。
  • 璆(qiú):美玉。
  • 蓂(míng)芝:靈芝。傳說中的瑞草。
  • 醴(lǐ):甘甜美好的泉水。
  • 中唐:中庭、庭院之中。
  • 東序:東廂房。
  • 西箱:西廂。
  • 韓衆:古代傳說中的仙人。
  • 岐伯:傳說爲黃帝時的醫學家。
  • 靈章:道書。
  • 竦(sǒng)節:收斂心神、堅守志節。
  • 太清:天空最高層,指上天。
  • 麾(huī):指揮。
  • 天閽(hūn):天門。
  • 閶闔(chāng hé):傳說中的天門。
  • 紫宮:又稱紫微垣、紫微星垣,道教中爲天帝所居宮廷。
  • 太一:也作「太乙」,古代傳說中宇宙萬物的本原,是主宰一切的天神。

翻譯

我在淮水之濱有事,眺望那茫茫的大海。領悟到孔子所說的乘筏出海的心境,於是從容地出發前行。我像迅疾的飛鳥在洪波急流間如輕煙般疾馳,靠風勢在海空盤旋翱翔。我回頭看衆多河流分支而流,它們光彩絢麗交織成美妙的圖案。海上波浪輕輕拍打着,那水勢浩大洶涌澎湃。我以日月爲標誌,尋找傳說中的方瀛和壺梁王 仙山。那裏有閃耀的美玉建成的宮闕,以各種玉石砌成殿堂。靈芝仙草排列在臺階小路旁,甘美的泉水慢慢地流滿中庭。色彩絢爛奪目,明珠閃耀夜光。赤松子和王子喬坐在東廂房,西王母安處於西廂 。我命令韓衆和岐伯,講解神妙篇章,校正靈契道書。

我希望能結伴而談,離開塵世去高遠遨遊。駕乘飛龍拉着的車駕,遊遍八方極遠的地方。於是收斂志節,迅速回應天地間的召喚,忽然之間輕盈飛昇,好像神靈般浮游天際。沿着那被雲霧掩蔽的道路,奮力登上那高入雲霄的路途。憑着無形的風追逐光影,超越上天自在遠去。指揮着天門的守衛開啓道路,天庭的大門爲我而開。我得以到紫宮去拜訪王者,參拜太一天神並接受符命 。

賞析

《覽海賦》是班彪之作,此賦展現了作者豐富奇幻的想象力。開篇以登臺淮浦看到茫茫滄海爲契機,引發作者的諸多聯想與思緒。賦中憑藉奇妙想象描繪了一個奇幻絢麗的神仙世界,有美玉爲闕、玉石爲堂,靈芝仙草遍佈,醴泉涌流,仙人們各居其所且能講經論道,這種對仙境的細緻刻畫,充滿着神祕浪漫的色彩,也體現出作者對超越塵世境界的嚮往。

接着寫自己希望離開世俗去做高蹈遠遊,駕乘飛龍,遨遊天地八方,上天入地,與神靈溝通,如「遵霓霧之掩蕩,登雲途以凌厲」生動形象地展現出飛昇行程中的雄渾氣魄和奇幻動感。整體語言優美典雅,字句之間彰顯着獨特的文化韻味,也體現出當時人們對仙山仙境、神仙境界的嚮往和追求,反映了一定的社會思想和文化氛圍。同時其對自然景象與幻想情境的細膩描寫,在漢賦題材和藝術創作上都具有一定的獨特價值。

班彪

班彪

字叔皮,扶風安陵(今陝西咸陽東北)人,出身於漢代顯貴和儒學之家,受家學影響很大。從小好古敏求,與其兄班嗣遊學不輟,才名漸顯。 西漢末年,爲避戰亂至天水,依附於隗囂,欲勸說隗囂歸依漢室,作《王命論》感化之,結果未能如願。後至河西(今河西走廊一帶 ) , 爲大將軍竇融從事 , 勸竇融支持光武帝。東漢初,舉茂才,任徐縣令,因病免官。班彪學博才高,專力從事於史學著述。寫成《後傳》60餘篇,斟酌前史,糾正得失,爲後世所重。其子班固修成《漢書》,史料多依班彪,實際上是他修史工作的繼續。其女班昭等又補充固所未及完成者。 ► 3篇诗文

班彪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