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民

生涯不復舊桑田,瓦釜荆籃止道邊。 日暮楡園拾靑莢,可憐無數沈郎錢。
拼音

注釋

沈郎錢:指楡莢。楡未生葉時,枝間先生楡莢,形似晉沈充 所鑄之錢,故稱。俗亦稱楡錢。 《晉書·食貨志》:「呉興沈充又鑄小錢,謂之沈郎錢。」 唐 王建 《故梁園公主池亭》詩:「素柰花開西子面,緑楡枝散沈郎錢。」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瓦釜(fǔ):陶制的炊具。
  • 荊籃:用荊條編織的籃子。
  • 青莢:未成熟的豆莢。
  • 沈郎錢:指榆莢,這裡因晉代沈充所鑄的小錢輕薄,後遂以“沈郎錢”喻指榆莢。

繙譯

流民們的生活不再像過去那樣耕種桑田,衹能帶著陶制的炊具和荊條編織的籃子停畱在道路邊。 日暮時分,在榆園裡撿拾還未成熟的豆莢,那無數的榆莢就如可憐的沈郎錢一般。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流民的悲慘生活狀況。詩中通過“不複舊桑田”“瓦釜荊籃止道邊”表現出流民失去了土地,生活睏苦,流離失所的情景。“日暮榆園拾青莢”進一步強調了他們的艱難,衹能靠撿拾未成熟的豆莢充飢。最後一句“可憐無數沈郎錢”,用“沈郎錢”來比喻榆莢,既形象地寫出了榆莢的輕薄,也暗示了流民生活的貧睏和無奈。整首詩語言簡潔,意境悲涼,深刻地反映了社會的現實和人民的苦難。

晁補之

晁補之

晁補之,字無咎,號歸來子,漢族,濟州鉅野(今屬山東鉅野縣)人,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爲“蘇門四學士”(另有北宋詩人黃庭堅、秦觀、張耒)之一。曾任吏部員外郎、禮部郎中。工書畫,能詩詞,善屬文。與張耒並稱“晁張”。其散文語言凝練、流暢,風格近柳宗元。詩學陶淵明。其詞格調豪爽,語言清秀曉暢,近蘇軾。但其詩詞流露出濃厚的消極歸隱思想。著有《雞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 81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