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興賦

秋何興而不盡,興何秋而不傷。傷二情之本背,更同來而匪方。復有登山望別,臨水送歸,洞庭之葉初下,塞外之草前衰。攸征人與行子,必承臉而沾衣。紛吾間居有怡,優遊多暇。乃息書幌之勞,以命北園之駕。爾乃從玩池曲,遷坐林間。淹留而蔭丹岫,徘徊而搴木蘭。爲興未已,昇彼懸崖。臨風長想,憑高俯窺。察遊魚之息澗,憐驚禽之換枝。聽夜籤之響殿,聞懸魚之扣扉。將據梧於芳杜,欲留畱連而不歸。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攸(yōu)徵人:遠行的人。攸,所。
  • 行子:出行的人。
  • 承臉:淚水承接在臉上。
  • 書幌(huǎng):書房的帷幔,這裏代指書房。
  • 丹岫(xiù):紅色的山巒。岫,山。
  • 搴(qiān)木蘭:採摘木蘭。搴,拔取 。
  • 夜簽:夜間報時的更籌。
  • 懸魚:一種叩門的工具,形狀如魚,敲門時發出聲響。
  • 據梧:靠在梧樹上,這裏指休閒地倚靠。
  • 芳杜:香草名,這裏指長有香草的地方。

翻譯

秋天引發的興感哪有盡頭呢,因秋而興起的情感又哪有不悲傷的呢。感傷這兩種情感原本相互背離,卻又一同到來且毫無規律。又有登山遠望送別之人,臨水送行人歸鄉的景況,洞庭湖邊的樹葉剛剛落下,塞外的青草早早衰黃。無論是遠行的徵人還是出行的遊子,看到此景必然淚溼臉頰。

我平日閒居生活安適,悠閒自在又有很多閒暇時光。於是停下書房中的勞碌之事,命人準備前往北園的車馬。接着便盡情在曲折的池邊遊玩,再移坐到樹林之間。長久地停留,在紅色的山巒下乘涼,來回徘徊採摘木蘭。遊興依然不減,登上那高高的懸崖。迎着清風長久地遐想,憑靠着高處向下俯瞰。觀察遊動的魚兒在山澗中棲息,憐憫受驚的鳥兒在枝頭間改換位置。傾聽夜間報時的更籌在殿中敲響,聽聞懸魚叩門的聲音。想要在長着香草的地方悠閒地倚靠,留連忘返不想回返。

賞析

這篇賦描繪了秋天的各種場景以及作者在秋日裏豐富的情感體驗和活動。開篇就探討了秋興與悲傷之間複雜的情感糾葛,爲全文奠定了基調。接着描繪出遊所見之景,如登山臨水、葉下草衰,勾起徵人遊子的傷懷之情。而作者自己則過着悠閒的生活,在園中游賞,親近自然。從池曲到林間,再到懸崖,一系列的活動展現出其悠然自得又沉醉自然的心境。描寫游魚驚禽、夜簽懸魚,細膩入微,充滿了自然之趣與靜謐氛圍。最後表達想長久留連於此的願望,將閒適愉悅之情推向高潮。

文章通過對秋景的鋪陳和自身活動的描述,營造出一種既帶有淡淡的傷感情緒,又充滿悠然閒適的氛圍,充分體現了作者對自然的細膩感受和對悠閒生活的享受,文字優美典雅,情感真摯動人 。

蕭綱

蕭綱

即蕭綱。字世纘,一作世贊,小字六通。南朝梁武帝第三子。武帝天監五年,封晉安王。中大通三年,昭明太子蕭統死,繼立爲皇太子。太清末,侯景攻破建康,武帝死,即位。二年,爲侯景所殺。在位二年,廟號太宗。幼好詩文,爲太子時,結交文人徐摛、庾肩吾等以輕豔文辭描述宮廷生活,時稱“宮體詩”。明人輯有《梁簡文帝集》。 ► 2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