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南 · 僕旣爲宋壺山説其自説未盡處,壺山必有答語,僕自嘲三解
石屛老,家住海東雲。本是尋常田舍子,如何呼喚作詩人。無益費精神。
千首富,不救一生貧。賈島形模元自瘦,杜陵言語不妨村。誰解學西崑。
拼音
序
作者在這首《望江南》序中説:「僕旣為宋壺山説其自説未盡處,壺山必有答語,僕自嘲三解。」宋壺山,名自遜,字謙父,號壺山。工詞,有《漁樵笛譜》,已失傳。這首詞是宋謙父寄戴新刊雅詞後,戴讀其自説生平《壺山好》後而寫,是三首爲自己解嘲的《望江南》中的第一首。
這是一首極罕見的、以詞論詩的作品,繼承了稼軒《賀新郎》論杜叔高詩的傳統,頗感可貴。詞中肯定了賈閬仙、杜少陵的詩歌,對譏刺杜甫爲「村夫子」的西崑體詩人,提出了批評,又流露了對自己詩詞的自負感。詞的語言樸實,但詞意卻曲折婉轉,「詩乍一看,非常淺顯,其含意卻很深刻。表面上是自我解嘲,實際上表達了自己的深刻見解。這種婉轉的風格,主要是通過反説對比手法表現出來的。
上闋,「田舍子」與「詩人」對比。詞的起首「石屛老,家住海東雲」,以平實的語言,點明自己的住處和出身,對自己隱居故里、生活清貧感到安然自得。但是竟被稱爲詩人,而作詩是「無益費精神」的事。這是自我解嘲,一則表現了自己的一種懊惱心境,二則流露了對自己作詩人的自負。運用對比反説,似直而實曲。
其次,「富」「貧」對比。「千首富,不救一生貧」,是上闋的注腳,是下文的起始,承上啓下,合情合理。物質貧乏,精神富有,是自己處境的寫照,又是賈閬仙、杜少陵的寫照。表達了對賈閬仙、杜少陵的同情,對自身境況的感嘆,「不救」透露了一種憤慨之情。「富」又包含著對自己詩詞的自負感。「富」「貧」幷用,互相映照,似淺顯,含意卻深遠。
再次,賈閬仙、杜少陵的「瘦」「村」與西崑幷提,形成對比。賈島一生凄苦寂寞,他的詩以善於錘煉字句取勝,以苦吟著稱,東坡有「郊寒島瘦」之説;杜少陵也一生貧窮困頓,漂泊轉徙,詩以沉鬱頓挫的風格受人贊賞,而西崑體詩人楊文公卻貶他是「村夫子」(見劉貢父《貢父詩話》)。作者巧妙地抓住了一「瘦」一「村」,組織成句,其間包含著極豐富的內容,「瘦」、「村」旣是賈閬仙、杜少陵在形模、言語上的特點,也是他們詩作的突出風格,「元自」、「不妨」二字顯示出作者對這兩種風格的肯定。詩人固窮,窮是詩人的生存狀況,正是「窮」,成就了詩名。「誰解學西崑」,爲什麽不去學呢?原來西崑體詩歌,內容空虛,形式上追求對仗與華美,不過摭拾典故、堆積詞藻而已。似乎是不「瘦」不「村」,其實是華而不實。雖然作者沒有明説,而是巧妙地運用了這箇反問句,構成了對比,對西崑體的否定,就包含了對賈閬仙、杜少陵的肯定。造語平直含義卻是曲折婉轉,耐人尋思。
總之,這首詞以自我解嘲的筆觸抒寫自己的情懷、見解,造成了一種獨特的幽默氣質,詞中暗含著對自己詩作的自負,又對賈閬仙、杜少陵詩和西崑體表明了態度。運用對比反説的寫法,尤其巧妙增強了説服力,使詞情趣橫生,旨意深刻,耐人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