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寒熾炭

老子平生不附炎,雪間爐炭晚間添。 紅光亂拆銀花碎,翠燄雙抽柳葉尖。 愛惜麒麟牢禁手,驅除鹽絮密垂簾。 急分一炬牽船底,岸上霜風正似鐮。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老子:詩人自稱,含有一種隨意、詼諧的自我稱呼。
  • 附炎:依附權勢或趨炎附勢 。
  • ****燄(yàn)**:同「焰」,火焰。
  • 麒麟:詩中比喻珍貴、美好的事物,此處大概指炭火如麒麟般珍貴。
  • 牢禁手:牢牢控制住手,形容珍惜。
  • 絮絮:形容如棉花絮般的輕柔物體,詩中可能形容飄飛的白雪。

翻譯

我這一生都不願意去趨炎附勢,在這寒雪紛飛之時,傍晚時分往爐裏添上炭火。炭火燃燒,紅光閃爍,就好像花朵綻放後又紛紛碎落;那綠色的火苗如抽生出的柳葉尖一般細長。我珍惜這珍貴的炭火,小心翼翼看管,像是保護稀世的麒麟一般牢牢控制住手;這炭火的溫暖就像能將那紛紛揚揚如絮的雪花全部驅散。急忙在船底點上一炬火,外面岸上的寒風,卻是如鐮刀一般寒冷犀利。

賞析

這首詩頗具特色。開篇 「老子平生不附炎」,楊萬里以自述口吻表明自己不阿諛權貴、不趨炎附勢的高尚品格,奠定了詩歌豁達灑脫、堅守自我的基調。接着對炭火燃燒的景象進行細緻描寫,「紅光拆拆銀花落,翠燄聊聊玉擢尖」,將炭火燃燒時紅光閃爍如銀花飄落、綠色火苗細長似玉尖的奇妙景象刻畫得生動形象,展示了詩人細緻入微的觀察力和出色的文字表現力。詩中「愛惜麒麟牢禁手,驅除狐白軟垂簾」 兩句,則進一步表達了詩人對炭火的珍視,同時借炭火的溫暖意在驅除嚴寒、孤寂等外物侵擾,彷彿這溫暖的炭火是精神上的寄託。結尾 「急撥一爐船底火,只消一刻岸邊風」,將船底生火抵禦岸邊寒風聯繫起來,反映出自然環境的惡劣,也暗示出詩人人生路途可能遭遇的種種艱難,但詩人仍保持這份淡然。整首詩借寒夜添炭取暖之事,處處透露出詩人的人生態度與情趣,既展現了自然之景的美妙,又蘊含了深刻的個人精神境界,情景交融,富有韻味 。

楊萬里

楊萬里

楊萬里,字廷秀,號誠齋。漢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縣黃橋鎮湴塘村)人。南宋著名文學家、愛國詩人、官員,與陸游、尤袤、范成大並稱“南宋四大家”、“中興四大詩人”,光宗曾爲其親書“誠齋”二字,學者稱其爲“誠齋先生”。官至寶謨閣直學士,封廬陵郡開國侯,卒贈光祿大夫,諡號文節。 ► 43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