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內舍榜將至

· 馮山
元豐內舍初公選,開寶中秋定試期。 四海諸生趨盛集,一朝新議破羣疑。 人傳學榜才張後,驛遞家音未到時。 莫怪虛名隨分喜,文章門戶欲支持。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內舍:宋神宗時太學三舍之一,通過考覈可以進入上舍或出任官職。
  • 公選:公開選拔。
  • 開寶:宋太祖趙匡胤年號,這裏借指考試年份相關時間。
  • :奔赴。
  • 新議:新的主張、議論等,這裏指此次考試新的規則等相關內容。
  • 驛遞:古時傳遞公文、信件等的方式,利用驛站車馬傳遞。
  • 隨分:隨順本性,這裏可理解爲自然而然。 (zhāng ):張貼。

翻譯

元豐年間內舍開始公開公正選拔人才,選定在開寶年的中秋時節進行考試。天下各地的學子紛紛踊躍奔赴這場盛大的集合,新的考試主張和規則一朝出現,打破了衆人心裏的諸多疑惑。人們傳說學習的榜單剛剛張貼之後,通過驛站傳遞的家中書信還沒有送達。不要責怪我因爲這點並不實在的名聲而自然而然地歡喜,只是家族的文章興盛的門戶需要有人去支撐啊。

賞析

這首詩以宋代的科舉考試爲背景展開。首聯點明內舍選拔考試的時間,「元豐內舍初公選,開寶中秋定試期」,將重要的選拔與特定時間相聯繫,給人莊重之感,奠定了詩作關注重大事件的基調。頷聯 「四海諸生趨盛集,一朝新議破羣疑」,描繪出各地學子積極參與盛舉的壯觀場面,新規則的提出消除衆人疑慮,既反映當時科舉的新變化,也體現學子們對其期待,展現出社會對公平選拔人才的重視。頸聯 「人傳學榜才張後,驛遞家音未到時」,將剛剛張貼榜單這一興奮之事與家中音信未達的焦急相對照,細膩展現考生既期待又有些忐忑的複雜心情。尾聯 「莫怪虛名隨分喜,文章門戶欲支持」,詩人直抒胸臆,點明自己因中榜而喜悅的原因,並非單純爲虛名,而是爲了家族文章鼎盛門戶的延續,表達出一種爲家族承擔責任並延續文化傳承的情懷。整首詩不僅反映了科舉考試不同階段人的狀態心理,也透露出那個時代學子對自身前途、家族榮耀的思索與擔當,有着濃厚的時代印記與人文情感。

馮山

宋普州安嶽人,字允南。初名獻能。時稱鴻碩先生。嘉祐二年進士。熙寧末,爲祕書丞、通判梓州。鄧綰薦爲臺官,不就,退居二十年。後範祖禹薦於朝,官終祠部郎中。有《春秋通解》、《馮安嶽集》。 ► 27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