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剛直公挽詩

神州貫長江,其南際漲海。 江海幸息浪,砥柱今安在。 持危望同心,事棘公不待。 回憶越祲昏,炎方門戶殆。 天降江神尊,氣吞海若倍。 軍離終成睦,民恐頓忘餒。 雪濤擁虎門,兩角高崔嵬。 孤軍壁其外,免胄不披鎧。 共苦感士卒,任難服僚寀。 我亦受危任,同臭若蘭茝。 論奏出腐儒,謬謂謀可采。 王師入龍編,虜肉不足醢。 搗虛勢已成,行成逞欺紿。 返旆三軍呿,撞鬥老夫唉。 天鑒剛且直,戇言宥不罪。 兩年棲庵閭,擇地斥爽塏。 霧潦看墜鳶,浸淫中肩骽。 爛爛紫石棱,疏髯蒼繞頦。 扶掖始下床,英姿終不改。 九州服威風,所至絕奸賄。 燦爛婦孺口,張惶及瑣嵬。 畫梅遍人間,自吐冰霜蕾。 北歸未過衡,一面至今悔。 急難不屍位,此意空千載。 袍澤入魂夢,孤憤結磊磈。 鯨牙日鋒厲,箕尾失光彩。 群嵩豈任柱,雨泣問真宰。
拼音

張之洞

清直隸南皮人,字香濤,又字香巖、孝達,號壺公,又號無競居士,晚號抱冰,又號廣雅。少時工詞章。同治二年進士。光緒初,擢司業,遷洗馬。遇事敢言,曾請斬崇厚,毀俄約。與寶廷、陳寶琛、張佩綸等號爲清流。中法戰爭時任兩廣總督,起用馮子材擊敗法軍。又設廣東水陸師學堂,立廣雅書院,武事與文備並舉,以謀自強。後督湖廣近二十年,籌盧漢鐵路,辦漢陽鐵廠、萍鄉煤礦、湖北槍炮廠,設紡織四局,創兩湖書院等,爲後起洋務派首領。提倡“舊學爲體,新學爲用”,維護封建綱常,反對戊戌變法,作《勸學篇》以明宗旨。庚子之役,參與東南互保,鎮壓兩湖反洋教鬥爭及唐才常自立軍起事。光緒末,擢體仁閣大學士、軍機大臣兼管學部,定清末教育制度,力謀振興國勢,而爲滿族宗貴所撓,不能有所作爲。卒諡文襄。所作文章典瞻,詩亦淹博沉麗。有《張文襄公全集》。 ► 21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