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啄木嶺暑暍憩道傍移時始行三首 其三

· 岳珂
鳥道度嶮絕,禽名通古今。 築亭聊駐馬,息木未成陰。 路峻天應近,崖幽霧更深。 畏途猶避熱,坐有躡雲心。
拼音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鳥道:**指狹窄險絕的山路,只有飛鳥能過,形容地勢險要。
  • **嶮絕:(xiǎn jué) 高峻險阻的意思,「嶮」同「險」。
  • **禽名:這裏指啄木鳥,詩題中的啄木嶺因啄木鳥得名,故名「禽名通古今 」。
  • **:姑且,暫且。
  • **駐馬:使馬停下不走。
  • **息木:供人休息的樹木。
  • **:高而陡峭。
  • **畏途:可怕的路途。
  • **躡雲心:有攀登雲天的想法,形容志向高遠。 (niè):踩,踏。

翻譯

沿着只有鳥兒才能飛過的險峻道路前行,這裏因啄木鳥得名,從古至今未曾改變。有人修築了一座小亭子,好讓行人暫且停下馬來休息,可那供人歇息的樹木還小,枝葉未豐,沒能形成陰涼。山路陡峭高峻,彷彿離天也更近了;那幽靜的山崖間,瀰漫的霧氣更加濃厚。即便這路途艱險難行令人害怕,可避開暑熱坐在這裏,心中竟升起一種想要攀登雲天的豪邁之感。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在啄木嶺途中的所見所感。開篇「鳥道度嶮絕,禽名通古今」直接點明路途艱險,且以嶺名由來暗示此地歷史的悠久。「築亭聊駐馬,息木未成陰」生動地展現了旅途間隙的短暫休憩,小小的細節描繪出旅人的狀態。「路峻天應近,崖幽霧更深」通過對山路高峻和崖間幽霧的描寫,勾勒出一幅險峻又幽深的山林景象,不僅爲路途增添了神祕色彩,也巧妙地烘托出山林中涼爽的氛圍。尾聯「畏途猶避熱,坐有躡雲心」將作者的心情巧妙地表達出來,在如此艱難的旅途之中,避暑乘涼之際,心中涌起的卻是高遠的志向和豪情,體現了作者在艱難環境中難掩的雄心壯志,使得整首詩的境界得到昇華,於描寫旅途見聞之中蘊藏着對理想追求的思考 。

岳珂

宋相州湯陰人,字肅之,號亦齋,又號倦翁。岳武穆王孫,敷文閣待制商卿子。宋寧宗時,以奉議郎權發遣嘉興軍府兼管內勸農事,有惠政。遂家居嘉興,住宅在金佗坊。嘉泰末爲承務郎監、鎭江府戸部大軍倉,歴光祿丞、司農寺主簿、軍器監丞、司農寺丞。嘉定十年(西元一二一七年),出知嘉興。嘉定十二年(西元一二一九年),爲承議郎、江南東路轉運判官。嘉定十四年(西元一二一九年),除軍器監、淮東總領。寶慶三年(西元一二二七年),爲戸部侍郎、淮東總領兼制置使。宋理宗紹定元年(西元一二二八年),陞朝請大夫,權尙書戸部侍郎,總領浙西江東財賦,淮東軍馬錢糧專一報發,御前軍馬文字兼提領措置屯田通城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戸,賜紫金魚袋。紹定六年(西元一二三三年),坐《元宵詩》,罷官。嘉熙二年(西元一二三八年),復起,官至戸部侍郎,淮東總領制置使。嘉熙三年(西元一二三九年)八月二十一日,拜寶謨閣直學士、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並晉鄴侯。嘉熙四年(西元一二四〇年)七月,任權戸部尙書、淮南江浙荆湖八路制置茶鹽使,兼鎭姑孰(當塗),官正三品,轉官通議大夫。亦齋著述甚富,著有《籲天辯誣》、《天定録》諸書,結集爲《金陀粹編》二十八巻,續編三十巻,爲岳武穆辯冤。又著有《桯史》十五巻、《三命指迷賦補注》一巻、《寶眞齋法書贊》二十八巻、《愧郯録》十五巻、《玉楮集》八巻、《棠湖詩稿》一巻、《續東几詩餘》、《小戴記集解》(稿佚)、《刊正九經三傳沿革例》一巻。嘉定七年(西元一二一四年),在嘉興主修《嘉禾志》(關拭纂)五巻,未成書,已佚。 ► 77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