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鎮江北固樓

山圍城郭南徐鎮,石撼潮湍北固樓。 天入長江生遠浪,風吹落木下清秋。 山川第一供憑弔,國土三千放遠遊。 無限霸才成底事,怒濤滾滾向東流。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在城的外圍加築的一道城牆,即外城。
  • 南徐:中國古代州名,即南徐州。
  • 北固樓:在江蘇鎮江北固山上的樓。
  • 湍(tuān):急流,急流的水。
  • 憑弔:對着遺蹟、遺物等感慨往古的人和事。
  • 霸才:稱雄之才,或具有非凡雄才大略的人。
  • 底事:何事。

翻譯

羣山環繞着城郭是南徐鎮,石頭震撼着急流是北固樓。天空融入長江產生了遠處的波浪,風吹動落葉飄下這清冷的秋天。山川首位用來供人憑弔古蹟,廣袤的國土可以放肆地遠遊。那無窮的霸才究竟成就了什麼事呢,怒濤滾滾不停地向東流去。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鎮江北固樓及其周邊壯觀的景色,展現出一種雄渾壯闊的意境。首聯寫山與城郭、石與潮湍,點明地點和環境。頷聯描繪天、江、風、木與清秋,營造出一種恢弘而又有些蕭瑟的氛圍。頸聯表達了對山川大地的感慨和對自由遠遊的嚮往。尾聯則借霸才之事,抒發對歷史和人世的思索,以怒濤滾滾東流暗示一種無盡的感慨和無奈。全詩風格豪放,立意深遠,將自然景觀與歷史思考融爲一體。

康有爲

康有爲

清廣東南海人,初名祖詒,字廣廈,號長素,又號更生、更甡,別署西樵山人、天遊化人。光緒二十一年進士。十四年,首次上書光緒帝,建議變法。後在廣州萬木草堂講學,倡今文經學,借鼓吹孔子託古改制,言變法改良。二十一年《馬關條約》簽訂,有爲聯合在京會試舉人一千三百餘人上書清帝,要求拒籤和約、遷都抗戰、變法圖強。中進士,授工部主事,不就。組織《強學會》,編印《中外紀聞》等,鼓吹變法維新。二十四年,得光緒帝召見,促成“百日維新”。戊戌政變起,逃亡國外。後持保皇立場,反對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後,曾與張勳共謀復辟帝制。有《新學僞經考》、《孔子改制考》等。 ► 18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