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忠 至都帖贊
無盡之學,出入孔釋。
故其筆法倜儻斜直,于跌宕中時入繩墨。
亦猶即紹聖以侮元祐之正,用大觀以反崇寧之譎。
凡是心之所藴,已畢寓于聲畫。
雖曰自蓋,斷猶可識。
使其知根荄之物則,而推以芟葛藤之蒙闃。
如是帖者,亦可以爲傳世之名蹟矣。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無盡:即張商英,號無盡居士 。
- 孔釋:孔指儒家創始人孔子代表的儒家思想;釋指佛教,釋迦牟尼是佛教創始人,這裏代指佛教思想 。
- 倜儻(tì tǎng):瀟灑自在、不拘束。
- 繩墨:木工打直線的墨線,這裏比喻規矩、準則。
- 紹聖:宋哲宗趙煦年號,紹聖年間新黨重新得勢,對舊党進行打擊報復。
- 元祐:宋哲宗趙煦年號,元祐年間舊黨當政,施行與之前不同的政策,史稱「元祐更化」。「元祐之正」指元祐年間較爲公正合理的政治舉措。
- 大觀:宋徽宗趙佶年號。
- 崇寧:宋徽宗趙佶年號。「崇寧之譎(jué)」指崇寧年間蔡京等權臣弄權,政治手段詭詐。
- 根荄(gēn gāi):亦作「根垓」,植物的根,比喻事物的根本。
- 芟(shān):割草,引申爲除去。
- 葛藤:比喻事物糾纏不清。這裏指去除紛繁複雜、糾纏不清的東西。
- 蒙闃(qù):迷茫寂靜。
翻譯
張商英無盡居士的學問,在儒家和佛教思想間出入交融。所以他的書法筆法瀟灑自在,筆畫斜直錯落,在跌宕起伏之中又不時合乎規矩準則。這就好像依據紹聖年間的做法來詆譭元祐的公正舉措,用大觀年間的行事來反轉崇寧年間的詭詐做法。凡是他內心所蘊含的想法,都已經完全寄託在他的書法之中。雖然或許想要自我掩蓋,但仍然能夠看出端倪。要是他能夠明白事物的根本法則,並以此來去除那些紛繁複雜、糾纏不清、讓人迷茫的東西,像這樣的字帖,也完全可以成爲流傳後世的著名遺蹟了 。
賞析
岳珂在這篇贊文中。首先評價了張商英在學問上儒釋兼通的特點,認爲這反映在了他的書法筆法上,其書法瀟灑不羈又不失法度。接着以北宋不同年號間政策的變化作比喻,暗示張商英政治態度與行爲的複雜多變,如同他書法風格一般起伏不定,且這些內心特質都體現在其書法之中。最後岳珂提出一種假設,如果張商英能明曉事物根本道理並摒棄不良之處,那麼他的書法就有傳世之價值。岳珂通過這篇贊文,對張商英爲人和書法進行了別具一格的品評,從側面也讓讀者能窺視北宋複雜的政治環境與文化現象間的關聯 。
岳珂
宋相州湯陰人,字肅之,號亦齋,又號倦翁。岳武穆王孫,敷文閣待制商卿子。宋寧宗時,以奉議郎權發遣嘉興軍府兼管內勸農事,有惠政。遂家居嘉興,住宅在金佗坊。嘉泰末爲承務郎監、鎭江府戸部大軍倉,歴光祿丞、司農寺主簿、軍器監丞、司農寺丞。嘉定十年(西元一二一七年),出知嘉興。嘉定十二年(西元一二一九年),爲承議郎、江南東路轉運判官。嘉定十四年(西元一二一九年),除軍器監、淮東總領。寶慶三年(西元一二二七年),爲戸部侍郎、淮東總領兼制置使。宋理宗紹定元年(西元一二二八年),陞朝請大夫,權尙書戸部侍郎,總領浙西江東財賦,淮東軍馬錢糧專一報發,御前軍馬文字兼提領措置屯田通城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戸,賜紫金魚袋。紹定六年(西元一二三三年),坐《元宵詩》,罷官。嘉熙二年(西元一二三八年),復起,官至戸部侍郎,淮東總領制置使。嘉熙三年(西元一二三九年)八月二十一日,拜寶謨閣直學士、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並晉鄴侯。嘉熙四年(西元一二四〇年)七月,任權戸部尙書、淮南江浙荆湖八路制置茶鹽使,兼鎭姑孰(當塗),官正三品,轉官通議大夫。亦齋著述甚富,著有《籲天辯誣》、《天定録》諸書,結集爲《金陀粹編》二十八巻,續編三十巻,爲岳武穆辯冤。又著有《桯史》十五巻、《三命指迷賦補注》一巻、《寶眞齋法書贊》二十八巻、《愧郯録》十五巻、《玉楮集》八巻、《棠湖詩稿》一巻、《續東几詩餘》、《小戴記集解》(稿佚)、《刊正九經三傳沿革例》一巻。嘉定七年(西元一二一四年),在嘉興主修《嘉禾志》(關拭纂)五巻,未成書,已佚。
► 77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