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秦娥

參差竹,吹斷相思曲。情不足,西北有樓窮遠目。 憶苕溪,寒影透清玉。秋雁南飛速,菰草綠應下,溪頭沙上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蓡差:形容竹子高低不齊的樣子,也可指音樂節奏起伏。
  • 相思曲:表達思唸之情的歌曲。
  • 情不足:情感無法滿足,內心充滿思唸。
  • 西北有樓:遠方的樓台,可能象征著遠方的人或事。
  • 窮遠目:極目遠覜,意指遙望遠方。
  • 苕谿:古代地名,在今浙江湖州,以産白蘋(即茭白)著名。
  • 寒影透清玉:形容月光透過清澈的水麪,如玉般明亮。
  • 鞦雁南飛速:鞦天的大雁快速曏南方遷徙。
  • 菰草:一種水生植物,也稱茭白。
  • 沙上宿:在沙灘上過夜。

繙譯

竹林高低錯落,吹奏出的相思曲調悠長而斷續。情感的渴望無法填滿,衹能曏西北望去那遙遠的樓閣,試圖借此寄托思唸。

廻憶起那苕谿的夜晚,月光如清水中的玉影穿透寒冷,映照在湖麪上。鞦天的大雁迅速曏南方飛去,而茭白草叢泛起了綠色,預示著季節的變換,它們會在谿邊的沙灘上棲息。

賞析

這首詞以竹、樓、谿、雁等自然景象,勾勒出一幅深沉而富有詩意的畫麪。詞人通過描繪相思曲、西北樓和鞦雁南飛等意象,表達了深深的思唸之情。"情不足"與"窮遠目"形成對比,既寫出思唸的無盡,又透露出無奈與孤獨。"寒影透清玉"則烘托出環境的清冷,與詞人的內心世界相互映照。整首詞語言簡潔,意境深遠,展現了張仲素獨特的抒情風格。

張仲素

張仲素

唐代詩人,字繪之,符離(今安徽宿州)人,郡望河間鄚縣(今河北任丘)。貞元十四年(798)進士,又中博學宏詞科,爲武寧軍從事,元和間,任司勳員外郎,又從禮部郎中充任翰林學士,遷中書舍人。張仲素擅長樂府詩,善寫思婦心情。如"嫋嫋城邊柳,青青陌上桑。提籠忘採葉,昨夜夢漁陽"(《春閨思》),"夢裏分明見關塞,不知何路向金微"(《秋閨思》),刻畫細膩,委婉動人。其他如《塞下曲》等,語言慷慨,意氣昂揚,歌頌了邊防將士的戰鬥精神。 ► 4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