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通神明

世治興和樂,陽來符正聲。 純能格天地,幽可逮神明。 協氣流無外,靈心識太平。 九歌人鬼享,八變地祇迎。 翕縱多祥集,欣歡萬祉生。 須知勳德大,聖作掩英莖。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世治:社會安定,政治清明。
  • 興和:興起和諧的氛圍。
  • 陽來:指太陽升起,象徵光明的到來。
  • 符正聲:符合正道的聲音,比喻良好的政治理念。
  • 純能:純粹的力量,此處指美德或德行。
  • 格天地:感動天地,形容功德深厚。
  • 幽可逮:即使是幽深難測的事物,也能感化。
  • 神明:指天地間的神靈或至高無上的力量。
  • 協氣:調和的氣息,意指社會和諧。
  • 靈心:智慧的心靈,這裏指統治者的智慧。
  • 太平:社會安定,天下太平。
  • 九歌:古代樂章名,此處可能指祭祀時的讚歌。
  • 人鬼享:人神共賞,指祭祀活動。
  • 八變:可能指音樂的變化或儀式的八種程序。
  • 地祇:地界的神靈。
  • 翕縱:指音樂的起伏變化,也指萬物的生長變化。
  • 祥集:吉祥之事聚集。
  • 萬祉:各種福祉。
  • 勳德大:功績偉大。
  • 聖作:聖人的作爲。
  • 掩英莖:喻指聖人的功績如同繁花盛開,掩蓋了其他人的光芒。

翻譯

在一個和諧的社會裏,政治清明,陽光照耀着正確的道路。美德的力量能夠感動天地,甚至影響到那些隱祕的神明。整個社會的氣息和諧一致,統治者的智慧感知到了和平的到來。人們通過各種祭祀活動,無論是人還是神都共享這份喜悅。音樂的起伏帶來衆多的吉祥,每個人都享受着豐富的福祉。要知道,這些偉大的功績和美德,超越了一切,就像聖人的光芒照亮了所有人的生活。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理想化的社會景象,讚美了盛世的和諧與德政的威力。詩人運用了豐富的象徵手法,如「陽來符正聲」、「純能格天地」等,表達了政治清明、美德崇高的主題。通過「九歌人鬼享」和「八變地祇迎」,展示了社會對和諧與秩序的追求,以及人們對神靈的敬畏和祭祀。整首詩充滿了樂觀和感恩的情緒,體現了作者對聖賢功績的敬仰和對美好社會的嚮往。

範祖禹

範祖禹

宋成都華陽人,字淳甫,一字夢得。範鎮從孫。仁宗嘉祐八年進士。從司馬光修《資治通鑑》,書成,除祕書省正字。哲宗立,除著作佐郎,充修《神宗實錄》檢討官,歷給事中、翰林學士。哲宗親政,出知陝州。紹聖初,言者論其所修《實錄》詆斥神宗,附會司馬光變更新法,貶武安軍節度副使、昭州別駕,永州安置。卒諡正獻。撰《唐鑑》,論述唐高祖至昭宣帝三百年間政治得失;又有《範太史集》。 ► 18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