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耕鑿:**指耕種田地,這裏表示有人居住耕種的地方 。
- **柘(zhè)葉:**柘樹的葉子。柘樹爲落葉灌木或小喬木。
- **生理:**生計,生活的辦法 。
翻譯
在峽谷中行船走過了五個行程都不見有人聚居之處,今日騎在馬上終於遇到了有人耕種的地方。這裏的麥苗長得稀疏瘦弱,豆苗也十分稀少,椒樹的葉子剛剛冒尖,柘樹的葉片薄薄的。每家的婦女都用布裹着頭,揹着年幼的孩子,有的孩子脖子上還長着瘤子。這深山裏麪人們的生計卻並不匱乏,瞧,婦女們頭上還插着一雙銀釵呢。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范成大在旅途上經過大丫隘時獨特的山間生活景象。詩的前兩句通過行程中長久不見聚落與突然逢耕鑿的對比,營造出一種新奇感,引出下文對當地田園風光的描寫。「麥苗疏瘦豆苗稀,椒葉尖新柘葉薄」細膩地描繪了幾種植物的生長狀態,雖農作物長勢不算良好,但新葉初生又透露出一絲生機。後四句聚焦於當地百姓,婦女布纏頭、揹負小兒,小兒垂瘤等細節寫出了山區生活的艱苦狀況,可「人有銀釵一雙插」又顯示出這裏雖然深處深山,但人們的生活也有寬裕的一面,整體展現出深山生活獨特而複雜的面貌,令讀者深切感受到當時大丫隘別樣的風土人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