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秭歸(zǐ guī):地名,在今湖北。
- 郡圃:指州郡的園圃。
- 蕭騷:形容風吹花草樹木的聲音,也有稀疏之意 。 這裏有清幽、寂靜之意。
- 畦(qí):田園中分成的小區,田地的分區。
- 翻似:反而好像。
- 隱淪:隱士,隱居不仕的人。
- 棲(qī):居住。
- 巴山:這裏泛指三峽一帶的山。
- 四合:四面合攏。
- 杜宇:傳說中的古蜀國國王,死後化爲杜鵑鳥,啼聲悽切。這裏指杜鵑鳥。
翻譯
在秭歸,郡圃中花草竹木在微風中輕輕搖曳,發出陣陣聲響,那小小的菜畦盡顯清幽寧靜。身處這官府居住之地,反倒好似隱士在此棲息。四面的巴山將此地合圍着,秋日的陽光滿滿地灑下。杜鵑鳥和黃鸝一唱一和,相對啼鳴。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秭歸郡圃的獨特景象,充滿了清幽閒適的氛圍。開篇「花竹蕭騷小圃畦」,通過對郡圃中花竹、小畦的描寫,營造出一種寧靜、稀疏的意境,展現出園圃的清幽雅緻。「官居翻似隱淪棲」一句,巧妙地將官居與隱士的生活進行對比,抒發詩人雖身處官場卻彷彿隱居一般的心境,體現出一種超脫塵世之感。「巴山四合秋陽滿」,描繪出周圍山巒環抱、秋陽普照的壯麗畫面,給人一種開闊且明媚的感覺。最後「杜宇黃鸝相對啼」,以杜鵑和黃鸝的啼鳴聲增添生機,在這寧靜的環境中,鳥啼聲更顯動聽,以動襯靜,進一步強化了郡圃的清幽之美,讓整首詩洋溢着悠然愜意的詩意,也暗藏着詩人寄情山水、享受自然的心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