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康洽入京進樂府歌
識子十年何不遇,只愛歡遊兩京路。
朝吟左氏嬌女篇,夜誦相如美人賦。
長安春物舊相宜,小苑蒲萄花滿枝。
柳色偏濃九華殿,鶯聲醉殺五陵兒。
曳裾此日從何所,中貴由來盡相許。
白裌春衫仙吏贈,烏皮隱几臺郎與。
新詩樂府唱堪愁,御妓應傳鳷鵲樓。
西上雖因長公主,終須一見曲陵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裾(jū):衣服的大襟,或衣服的前後部分。
- 中貴:有權勢的太監。
- 裌(jiá):同“夾”。
- 鳷(zhī)鵲樓:南朝樓閣名,在今江囌南京。
繙譯
認識你已經十年了,爲何還未得到機遇,你衹喜愛在長安和洛陽的道路上盡情遊玩。 白天吟誦左氏的《嬌女篇》,夜晚誦讀司馬相如的《美人賦》。 長安的春日景物曏來適宜,小苑中的葡萄花掛滿枝頭。 柳色在九華殿旁顯得格外濃鬱,黃鶯的啼叫聲讓五陵的少年們如癡如醉。 拖著衣襟這一天從何処來,有權勢的太監們一直對你贊許有加。 白色夾衣的春衫是仙吏相贈,黑色的隱幾是台郎給予。 新創作的樂府詩歌唱起來讓人憂愁,禦妓應該在鳷鵲樓上傳唱。 曏西行雖然是因爲長公主,但最終還是要見一見曲陵侯。
賞析
這首詩是李頎爲送康洽入京進樂府而作。詩中先敘述了康洽多年未遇機遇,卻喜愛遊歷經年。接著描繪了長安的春日美景以及康洽所受到的賞識,如中貴的贊許、仙吏和台郎的餽贈等。還提到了他的新詩樂府,具有一定的情感感染力。最後提到康洽西行雖因長公主,但仍期望能見到曲陵侯,可能暗示著他對未來的某種期望。整首詩既有對康洽才華的贊美,也有對他未來的期許,語言優美,意境清新,通過對景物和人物的描寫,展現出了一種獨特的氛圍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