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中館
雲去月在沙,潦淨秋滿川。
北斗掛落木,西風送歸船。
去年過湘中,夜半投馬鞭。
篝燈洗塵土,所見只屋椽。
雞鳴問前途,殘夢兀擔肩。
那知闌干外,有此山水妍。
微微清露漙,稍稍明河偏。
孤光耿自照,靜極忻所便。
身世兩悠然,吾其遂飛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潦(lǎo)淨:指雨後積水退盡。潦,雨後積水。
- **北斗:星座名。
- **落木:落葉。
- **投馬鞭:意爲途中歇宿。
- **篝燈:用竹籠罩着的燈。
- **兀(wù)擔肩:形容仍帶着未盡的睡意。兀,昏沉。擔肩,指肩負着夢的餘緒。
- ****漙(tuán)**:形容露水多。
- **耿:微明的樣子。
- ****忻(xīn)**:同「欣」,喜悅。
翻譯
雲朵飄去明月映照在沙洲,積水退盡秋天的美景滿河川。北斗星高掛在那落葉的樹梢,颯颯西風推送我的歸船向前。去年路過湘中大地的時候,半夜裏才停下來歇宿入眠。點起竹籠燈洗淨一身塵土,所能看到的唯有那屋椽。雞叫時分就問詢前方路途,帶着殘夢朦朧挑着行李趕路。哪曾想欄杆之外的世界,有如此美麗的山水入目。清清涼涼露珠晶瑩繁多,漸漸明亮的星河慢慢偏斜。孤獨的月光靜靜照耀着我,安靜到極致我爲這美好怡然。此時身世都悠然自在啊,我幾乎就要羽化登仙。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湘中館的景色和詩人的心境變化。開篇通過「雲去月在沙,潦淨秋滿川」描繪出一幅寧靜而開闊的秋夜江景圖,爲全詩奠定了清幽的基調。「北斗掛落木,西風送歸船」則進一步營造出一種宏大又略帶寂寥的氛圍。
詩人回憶去年路過此地時匆忙趕路、夜半投宿的情景,「篝燈洗塵土,所見只屋椽」寫出當時只顧疲憊打理自己,沒能留意周圍景緻。而此次不同,「那知闌干外,有此山水妍」表現出偶然發現美景的驚喜。
之後對夜景細緻描繪,「微微清露漙,稍稍明河偏」將清幽寂靜的氛圍渲染得淋漓盡致。「孤光耿自照,靜極忻所便」既寫月光,又透露出詩人在靜謐環境中內心的澄澈與喜悅。 結尾「身世兩悠然,吾其遂飛仙」則昇華主題,表達出詩人在大自然中身心融入、超凡脫俗的愜意感受。整首詩情景交融,從過往的匆忙到此刻的悠然,細膩地傳達出詩人心靈在自然美景中的淨化與超越 。

張孝祥
南宋著名詞人、書法家,字安國,別號於湖居士,漢族,歷陽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 ,生於明州鄞縣(今浙江寧波),少年時闔家遷居蕪湖(今安徽省蕪湖市)。唐代詩人張籍之七世孫;父張祁,任直祕閣、淮南轉運判官。紹興二十四年(公元1154年),張孝祥廷試,高宗(趙構)親擢爲進士第一,授承事郎,簽書鎮東軍節度判官。由於上書爲岳飛辯冤,爲權相秦檜所忌,誣陷其父張祁有反謀,幷將其父下獄。次年,秦檜死,授祕書省正字。歷任祕書郎,著作郎,集英殿修撰,中書舍人等職。宋孝宗時,任中書舍人直學士院。隆興元年(公元1163年),張浚出兵北伐,被任爲建康留守。又爲荆南湖北路安撫使,此外還出任過撫州,平江,靜江,潭州等地的地方長官,頗有政績。乾道五年(公元1169年),以顯謨閣直學士致仕。乾道六年(公元1170年)於蕪湖病死,葬南京江浦老山,年僅三十八歲。張孝祥善詩文,尤工詞,才思足敏,詞風清俊爽朗,佳處直逼東坡。史稱其「嘗慕東坡,每作爲詩文,必問門人曰:『比東坡如何?』」《念奴嬌·過洞庭》見其本領。今存《於湖集》四十卷、《於湖詞》一卷。《全宋詞》輯錄其詞二百二十三闋。
► 636篇诗文
張孝祥的其他作品
- 《 近得一二硯示範達甫笑以爲堪支牀也許送端州大硯作詩以堅其約 》 —— [ 宋 ] 張孝祥
- 《 雨中花慢 · 一葉凌波 》 —— [ 宋 ] 張孝祥
- 《 送張立之赴臨江判官 》 —— [ 宋 ] 張孝祥
- 《 子功補之遠送海錯甚珍 》 —— [ 宋 ] 張孝祥
- 《 柳梢青 · 其一餞別蔣德施、粟子求諸公 》 —— [ 宋 ] 張孝祥
- 《 次江州王知府叔堅韻 》 —— [ 宋 ] 張孝祥
- 《 楞伽寺 》 —— [ 宋 ] 張孝祥
- 《 浣溪沙 · 其五瑞香 》 —— [ 宋 ] 張孝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