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家君韻寄舅氏

夷齊之清格鄙頑,孳孳盜蹠何曾閒。 空齋風定香縷直,但有書冊猶相關。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夷齊:指伯夷、叔齊,商朝末年孤竹君的兩個兒子,他們先後禮讓國君之位,後因周武王伐紂,認爲這不合乎道義,隱居首陽山,采薇而食,最終餓死。他們堅守道義的行爲常被後人傳頌,代表着清高廉潔的品德。
  • 格鄙頑:意爲以清高的品格鄙視貪婪頑劣之人。「格」有品格之意;「鄙」是鄙視;「頑」指貪婪、頑劣的人 。
  • ****孳孳(zī zī):形容勤勉不懈的樣子。
  • ****盜蹠(zhí):春秋時期的大盜,名爲蹠,人們稱他爲盜蹠,常與高尚人物形成對比,代表惡的形象。這裏指代貪婪、作惡的人。
  • 空齋:空蕩蕩的書房。
  • 風定:風停了。
  • 香縷直:焚香的煙縷直直上升,形容環境靜謐。

翻譯

伯夷和叔齊那般清高的品格,鄙視着世間貪婪頑劣的人。像盜蹠那類貪婪的人,整日忙忙碌碌,從來都不曾空閒。在這空蕩蕩安靜的書房裏,風停了,焚香的一縷青煙直直上升,如今只有詩書能與我相伴相關 。

賞析

這首詩展現了張孝祥鮮明的價值取向和內心的孤獨自守之情。開篇以夷齊之清與盜蹠之貪形成強烈鮮明的對比,夷齊堅守高尚品德、視富貴如浮雲,而盜蹠貪婪作惡、一刻不停,表達了詩人對高尚品格的推崇和對不良行爲的批判。後兩句描繪了一個極爲靜謐的場景,空蕩的書房裏,風停止了吹動,香縷筆直上升,體現了環境的寧靜清幽,也暗示着詩人內心的平靜。此時,詩人覺得唯有書冊與自己緊密相關,顯示出在塵世中,詩人以詩書爲伴來堅守自己的精神世界,遠離世俗的喧囂與污濁,全詩通過對比和環境描寫,塑造出一位清高自守、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文人形象。

張孝祥

張孝祥

南宋著名詞人、書法家,字安國,別號於湖居士,漢族,歷陽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 ,生於明州鄞縣(今浙江寧波),少年時闔家遷居蕪湖(今安徽省蕪湖市)。唐代詩人張籍之七世孫;父張祁,任直祕閣、淮南轉運判官。紹興二十四年(公元1154年),張孝祥廷試,高宗(趙構)親擢爲進士第一,授承事郎,簽書鎮東軍節度判官。由於上書爲岳飛辯冤,爲權相秦檜所忌,誣陷其父張祁有反謀,幷將其父下獄。次年,秦檜死,授祕書省正字。歷任祕書郎,著作郎,集英殿修撰,中書舍人等職。宋孝宗時,任中書舍人直學士院。隆興元年(公元1163年),張浚出兵北伐,被任爲建康留守。又爲荆南湖北路安撫使,此外還出任過撫州,平江,靜江,潭州等地的地方長官,頗有政績。乾道五年(公元1169年),以顯謨閣直學士致仕。乾道六年(公元1170年)於蕪湖病死,葬南京江浦老山,年僅三十八歲。張孝祥善詩文,尤工詞,才思足敏,詞風清俊爽朗,佳處直逼東坡。史稱其「嘗慕東坡,每作爲詩文,必問門人曰:『比東坡如何?』」《念奴嬌·過洞庭》見其本領。今存《於湖集》四十卷、《於湖詞》一卷。《全宋詞》輯錄其詞二百二十三闋。 ► 6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