謾興

溪山爭獻狀,易得小詩成。 病骨如鬆瘦,清愁似草生。 苦無人比飯,喜有弟分羹。 下及長鬚輩,人言似顧榮。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謾興:隨興而寫,漫不經心之作。「謾」(màn)有隨意、漫然之意。
  • 獻狀:呈現出美好的姿態、樣子。
  • 病骨:比喻體弱多病的身軀。
  • 比飯:比是「給予」的意思,比飯即給予飯食,意思是得到他人的接濟食物 。
  • 分羹(gēng):分享食物。羹,有濃汁的食物。
  • 長鬚輩:指僕人。
  • 顧榮:西晉時期官員、名士。顧榮在洛陽時,看到執烤肉的僕人想吃烤肉,便把自己那一份給了他,表現出關心照顧他人的品德。這裏借指作者家的僕人也能得到較好的對待。

翻譯

溪邊的山巒爭着向我展現它們美妙的姿態,讓我很輕易地就寫成了一首首小詩。我那病弱的身體就像枯瘦的松樹那般單薄,心中的清冷愁緒如野草一樣不斷滋生。遺憾的是很少有人給我送來飯食救濟,所幸還有弟弟能和我分享食物。向下惠及家中的僕人,人們說我對待他們,就如同顧榮一樣關懷備至 。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生活的多個層面。開篇「溪山爭獻狀,易得小詩成」,展現出自然景色激發詩人創作靈感,那種閒適高雅的心境躍然紙上,描繪出了山水靈動、詩意洋溢的畫面。然而,筆鋒一轉,「病骨如鬆瘦,清愁似草生」則直白地表達出詩人身體的衰弱和內心憂愁不斷。這種對比,更凸顯了其生活的艱難和心境的苦澀。「苦無人比飯,喜有弟分羹」真實地刻畫了生活困境與兄弟間真摯的手足之情,在困苦中感受到親情的溫暖。最後「下及長鬚輩,人言似顧榮」 表明詩人不僅顧念自身與家人,對僕人也關懷有加,進一步體現出他高尚的人品。整首詩語言質樸,卻情感真摯,通過對生活點滴的描述,讓讀者深切感受到詩人複雜的人生境遇和美好品德。

陶夢桂

陶夢桂,今僅存民國宜秋館翻刻清雍正十二年修補明崇禎元年裔孫陶文章刊本。事見本集卷三宋羅必先《故知容州朝請陶公墓誌銘》及近人李之鼎跋。 陶夢桂詩,以宜秋館翻刻本(藏浙江圖書館)爲底本,底本明顯錯訛酌予訂正。 ► 1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