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隱紀詠四十八首桂隱

· 張鎡
喚作大圓鏡,波文從此生。 何妨雲影雜,榜樣自天成。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桂隱:桂樹的樹蔭。
  • 大圓鏡:佛教用語,指圓滿的佛性或佛智。

翻譯

把它稱作大圓鏡,水的波紋從此處產生。不妨礙雲彩的影子夾雜其中,規則典範自然就形成了。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描寫了桂隱之處的景象。詩中把某種景象比作大圓鏡,強調了其能產生波文的特點。後兩句又寫出即便有云影的摻雜,自然天成的一種榜樣或典範依然存在。整首詩營造出一種靜謐而又帶有某種哲理韻味的氛圍,讓人在欣賞景色的同時,也能思考其蘊含的深意。詩人通過對具體景物的描寫,傳達出一種對於自然之美和內在規律的獨特感悟。

張鎡

張鎡,原字時可,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號約齋。先世成紀(今甘肅天水)人,寓居臨安(現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生顯赫,張鎡爲宋南渡名將張俊曾孫,劉光世外孫。張鎡又是宋末著名詩詞家張炎的曾祖,是張氏家族由武功轉向文階過程中的重要環節。隆興二年(1164),爲大理司直。淳熙年間直祕閣通判婺州。慶元初爲司農寺主簿,遷司農寺丞。開禧三年(1207)與謀誅韓侂冑,又欲去宰相史彌遠,事泄,於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編管,卒於是年後。 ► 1142篇诗文